-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医学史6
6.宋金元时期的医学 公元960-1368年 [社会背景] 从宋至元间,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不同区域交叉存在。各阶段、各地区政治形势不同,经济差异甚大。 宋代发展文官统治,重视文士培养和选拔,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社会背景] 科技文化: 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沈括《梦溪笔谈》、王祯《农书》 [社会背景] 哲学思想 程朱“理学” “新学”思想 [医学发展特点] 1.儒医的出现:“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政治家王安石、文学家苏轼、科学家沈括皆通晓医学。宋代朱肱、许叔微进士出身,金代成无己、张元素、元代朱震亨更为著名儒医。 2.宋金元时期,国家重视医药事业 [主要内容] 1、政府对医药发展的措施 2、个人医药著作 3、古典医藉的整理和研究 4、医学理论发展和临证各科成就 5、养生(自学) 6、金元医家的创新(重点) 7、中外医药交流(自学) 一、医政机构和管理制度 二、发展医学教育 三、设立校正医书局 四、创立国家药局 五、医籍编著和刊行 一、医事和管理制度 唐代——太医署 宋代——太医署(局)、翰林医官院、翰林御药院 金代——太医院 翰林医官的选拔:年龄40岁,各科专业考试合格。成绩最优秀者留翰林医官院,其他则分配为医学博士或外州医学教授。 医疗慈善机构和管理 安济坊、病囚院、漏泽园、保寿粹和馆… 安济法:世界上早期颁布的济贫法 二、医学教育 “三舍”升试法(王安石):上舍、内舍、外舍 理论考试、医疗技能和医疗得失考核 十全为上,十失一为中,十失二为下 太医学教育(宋徽宗):方脉科(大方脉、小方脉、风科)、针科(针灸、口齿、咽喉、眼、耳)、疡科(疮肿、折伤、金疮、书禁) 金代出现正骨科 三、校正医书局 北宋政府对医书的五次校正、编撰和刊行。基本上整理了祖国医学包括医经、本草、脉法、针灸、方书等典籍。 1057年专设“校正医书局” ,大批医书都是经过此次校订、刊行后流传下来的。 四、开设国家药局 宋代: 御药院、尚药局 惠民局、和剂局:1076年在京城开封创立了一所太医局卖药所(熟药所),后改为惠民局;修合熟药业务分离,后为和剂局;南宋发展为太平惠民局。 元代:设有广惠司,下设有回回药物院 碑刻 惠民局 五、医药书籍编著刊行 (一)、综合性本草学成就 《开宝新详定本草》(《开宝本草》公元973年)载药983种 《嘉佑本草》(《嘉佑补注神农本草经》公元1057年)载药1082种 《本草图经》!(公元1058-1061年) 苏颂整理加工编撰而成。载药780条,增民间草药103种,635种药下绘图933幅; 贡献:重点讨论了药物的来源和鉴别,把辨药和用药结合,还收载了大量单方验方。 宋-苏颂故里碑 (二)、方书 《太平圣惠方》,大型方书。 宋太宗时期编著的大型方书之一,共100卷,载方16834首。 《诸病源候论》冠于首,后详列处方和各种疗法。 集理法方药一体的完整体系的医书。 《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徽宗时期,陈承、裴宗元、陈师文等将官药局所收医方加以校订成《和剂局方》,为该局的制剂规范。 后经多次增补,定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全国。是第一部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特点: 1.每方详列主治、组成、药物炮制法、药剂修制法——推广成药! 2.常用有效方剂多为丸、散等剂型; 3.记载大量方剂至今仍为临床常用,如逍遥散、藿香正气散、牛黄清心丸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圣济总录》 北宋末年,政府组织医官广泛收集历代方书及民间方药,历时7年编成的大规模方书。200卷,方近20,000首,前代方书几乎全被囊括。 《圣济总录》 《圣济总录》 第二节 个人医药著作 一、药物学 《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作者:北宋·唐慎微 内容: 32卷,载药约1748种,新增药物600多种; 每药均有附图,及论说、主治、功用、归经、采集、炮炙与附方 ; 附方共3000首,方论1000余条; 为宋代药物学最高成就。 《证类本草》 出版、影响: 后政府修订为国家药典颁行。1249年,《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刊行,共30卷,载药1748种。流传500余年,一直为本草学范本。 《证类本草》 唐慎微《证类本草》 《本草衍义》 作者:北宋·寇宗奭 内容:20卷,载药460种。 贡献: 提出气味新说:寒热温凉是药性,酸苦甘辛咸是药味,“香臭腥臊”则是药气。 药物优劣真伪鉴别:“常山,鸡骨者佳” ,葶苈子取味辛苦者入药等。 考证各说,纠正谬误。 寇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