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药健康肛门直肠疾病包括痔肛隐窝炎肛裂肛痈肛漏课件.ppt

医药健康肛门直肠疾病包括痔肛隐窝炎肛裂肛痈肛漏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药健康肛门直肠疾病包括痔肛隐窝炎肛裂肛痈肛漏课件

概 论 肛门直肠疾病——包括痔﹑肛隐窝炎﹑肛裂﹑肛痈﹑肛漏﹑脱肛﹑息肉痔、锁肛痔等 古代文献中统称痔疮﹑痔瘘 直 肠 肛 管 的 发 生 胚胎期,人体的原始消化管称原肠 原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 直肠来自后肠,属内胚层 肛门来自原肛,属外胚层 胚胎早期(第四至五周),尿囊根部、后肠和尾肠三者汇合成为泄殖腔,其腹侧壁内胚层和外胚层直接相贴,成为泄殖腔膜 泄殖腔—胚胎发育第7周被尿直肠膈分隔 尿生殖窦→膀胱、尿道、阴道 直肠 泄殖腔膜 尿生殖膜 肛膜 原始会阴 肛膜周围结节状隆起—肛突→原肛 胚胎发育第8周,肛膜破裂,原肛与直肠相通,原肛的开口即为肛门 解 剖 生 理 概 要 肛门直肠 消化道末端,是通于体外的出口 直肠生发于内胚层,肛管生发于外胚层。齿线为其分界 生理功能 排泄粪便、分泌粘液、吸收水分和部分药物 直 肠 位置 上端 下端 全长约12-14CM 形态大小 直肠乙状部 上部直肠 下部直肠 直肠壶腹 直肠弯曲 与骶椎腹面的关系密切 直肠骶曲 直肠会阴曲 肛直角(肛管直肠角) 与腹膜的关系 前面上2/3 两侧上1/3 后壁 直 肠 组 成 黏膜层 丰厚 黏膜,黏膜固有层,黏膜肌层 黏膜下层 疏松 直肠上动、静脉 窦状静脉丛 肌层 与结肠相同-平滑肌层 下部肥厚成为肛门内括约肌 浆膜层 前壁上1/3、两侧壁上2/3有腹膜-浆膜 其它部位-结缔组织构成的外膜 直肠瓣 直肠黏膜上三个半月形皱襞 由黏膜、环肌和纵肌层构成 位于距肛6-7、8-9、11-12cm处 位置排列为:左-右-左 Kohlrusch氏瓣-相当于腹膜由直肠前壁返折到膀胱或子宫的水平 作用-支持直肠内粪块,防止粪便逆行,并减缓粪便运行至肛门时间 肛 管 形态-直肠壶腹下端至肛门之间的狭窄部 长约3CM,前壁较后壁稍短 管腔呈前后位纵裂状,排便时扩张成管状 位置 上端 下端 周围有内﹑外括约肌环绕 表层-复层上皮 下部-鳞状上皮 肛 管 直肠柱(Morgagni柱)肛柱 直肠黏膜与肛管皮肤交界处黏膜皱襞 纵形皱襞 6—10个 肛直线(Herrmann氏线) 直肠柱上端的连线 肛门瓣(anal valves) 直肠柱下端之间半月形黏膜皱襞 6—12个 肛隐窝(Morgagni隐窝)肛窦 肛门瓣与直肠柱之间黏膜形成开口向上的袋状间隙 6—8个 底部 肛腺导管开口 肛乳头(anal papilla) 直肠柱基底部 三角形乳头状突起 2-6个 齿线 (dentate line) 梳状线 距肛缘3CM 齿线以上为黏膜,即单层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 齿线以下为皮肤,即移行扁平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 直肠黏膜与肛管皮肤之间的交界线 临床上区分内痔与外痔的重要标志 肛 门 括 约 肌 外括约肌 —随意肌 受脊髓神经支配 皮下部 环状肌束 围绕肛管下部 内括约肌外下方 括约肌间沟 肛白线 浅部 起源于尾骨 在内括约肌水平面分为两束,至肛管前合二为一,止于会阴中心键 深部 环状肌束 浅部的上外侧 作用-肛门括约功能或自制力的维持 内括约肌 —不随意肌 肥厚的直肠环肌,围绕肛管的上部 特性 直肠-内括约肌松弛反射 在外来刺激作用下或附近随意肌的收缩,能反射性引起其肌张力增强 扩肛作用 协助排便作用 具有消化道环肌层的固有特性-易痉挛 参与随意性抑制作用 肛提肌 载托盆内脏器、启闭肛门、协助排便 分为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 耻骨直肠肌 -排便自制反应感觉中心 联合纵肌 肛周结缔组织系统的轴心 自制作用 支持作用 肛管直肠环 -对维持肛门自制起重要作用 手术时切断,可引起肛门失禁 由外括约肌深﹑浅两部围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的肌环 间 隙 骨盆直肠间隙(两个) 肛提肌以上,腹膜反折以下,直肠的两侧 直肠后间隙(一个) 骶骨前面与直肠后方之间 骶神经丛﹑交感神经支及直肠下动脉﹑骶中动脉 坐骨直肠间隙(两个) 肛管两侧,肛提肌下方,坐骨﹑闭孔内肌两侧间隙内—肛门动脉及神经 “蹄铁形”脓肿 在肛管前方和后方,感染时脓液从一个坐骨直肠窝通至对侧坐骨直肠窝 动 脉 直肠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的终末支 在直肠上端分两支,沿直肠两侧下行,在齿线上分出小支与直肠下动脉﹑肛门动脉吻合 直肠下动脉 髂内动脉前干分支 大小与分布不规则 肛门动脉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