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四章_ 血液循环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学第四章_ 血液循环课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心血管反射 1、颈A窦:主A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1)压感器:并不是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而是血管壁的牵张程度。 ① 一定范围内,传入冲动与A扩张程度成正比。 ② 对扑动性压力变化敏感 2)传入N:颈A窦→窦N→舌咽N→延髓孤束核 主A弓→主A弓N→迷走N→延髓弧束核(免子单独:减压N) 传入→孤束核: rVLM区(-) →血管(-);心抑制区(+) →心率↓ 3)反射效应:心迷走紧张↑,心交感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心率↓血管-→BP↓。BP↑→A扩张→压感器(+)→传入↑→延髓孤束核:rVLM区(-),心抑制区(+)→心迷走紧张↑、心交感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心率↓、输出量↓血管(-),阻力↓→BP↓ 4)生理意义:典型的负反馈,对A血压进行快速调节,使BP不致发生过大的波动。 实验: 正常狗24小时内血压变动平均水平上下10-15mmHg。 切两侧缓冲N(传入N):BP波动上下各50mmHg,但一天BP平均值不明显高于正常。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调定点: 在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上,平均A压=窦内压:100,为正常血压平均值。 高血压,曲线右移,说明压感性反射的重调定(Rpsetting)调定点上移。 50 150 100 50 100 150 窦内压 动脉血压 (mmHg) 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心房、心室、肺循环大血管壁上的感受器 1)机械牵张:BP↑·血量↑→心肺感受器(+)(心房上称容量感受器) 2)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 效应: 心迷走紧张↑、心交感紧张↓→BP↓ 肾交感N-→肾血流↑→肾排水、排Na+↑ 血管升压素↓→肾排水↑ 3、化学感受器反射 CO2↑·H+↑O2↓→化感器(+)→传入→延髓: ①→呼吸中枢(+)→呼吸加强。 ②控制呼吸 心率↓、输出↓、外阻↑、BP↑ ③自然呼吸 心率↑、输出↑、外阻↑、BP↑ 4、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5、其他内脏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6、脑缺血反应 (四)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以前:交感N-S兴奋或抑制是全或无的 现代:特定刺激下,不同部分的交感N反应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为一定整合型式的反应,适应当时功能活动的需要。 防御反应(猪):瞳孔大,竖毛,弓背,伸爪,呼吸加深,怒吼,扑斗或逃跄;心血管(-),心率↑,心输出量↑,内脏皮肤血管+,BP轻度↑。 人在活动时:血管(-)仅发生在运动的肌肉,不进行运动的肌肉血管(+) 睡眠时:心率↓,输出↓ ↓ ,内脏血管(-),肌血管(+),BP↓。 二、体液调节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 Ⅱ作用: 1、全身微A(+)—BP↑ 2、交感末梢释放NE 3、交感缩血管紧张活动↑ 4、醛固酮分泌↑5、产生渴觉,饮水行为 影响肾素分泌: (二)肾上腺素和NE—儿茶酚胺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80% NE20% 肾上腺素: ①β1受体:心脏兴奋——强心药 ②β2受体:骨骼肌肝血管(-) ③α受体:皮肤肾和胃肠血管(+) NE: ①α受体——血管(+)——BP↑:升压药 ②β1受体:心脏(+) 但整体下BP↑引起减压反射,故心率↓ 总外阻变化不大 (三)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ADH) 来源: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下丘脑垂体束→N垂体贮存 作用: ①生理量:抗利尿作用,通过肾小管V2受体 ②大剂量:血压↑,通过血管V1受体引起收 缩,但ADH可增强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敏感性,纠正异常血压的能力增强。 影响ADH:(见肾脏章) 1、血浆晶渗压 2、循环血量 (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1、血管内皮生成的舒血管物质: 血液的应切力 血管内皮——→前列环素(PGI2):血管舒张 NO作用 ①内皮舒张→激活鸟苷酸环化酶,GTP→CGMP:Ca++↓血管(-); ②在脑内,降低交感缩血管紧张; ③抑制交感末梢释放; ④介导某些舒血管效应。 例在冠脉,阻断NO合成后,β肾上腺素受体的舒血管明显↓。 影响NO释放: (1)血流对血管内皮的切应力;(2)低O2;(3)内皮C上的受体激活:P物质受体5-HT受体、ATP受体、M受体; (4)缩血管物质:NE、ADH、血管紧 张素Ⅱ促进NO释放; 2、血管内皮生成的缩血管物质: 目前认为内皮素是最强烈的缩血管物质 之一,血液的切应力能促进合成。 (五)阿片肽 阿片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