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_磁共振成像设备 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_磁共振成像设备 ppt课件

第七章 磁共振成像设备 前言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利用生物内特定原子磁性核(多为氢核)在磁场中特性表现而进行图像成像的一种技术. A Simple MR Machine 第一节 概论 一、磁共振成像简史 1946年——美国加州大学Bloch和麻省哈佛大学Purcell发现核磁共振现象,并用于化学分析。 60年代— 人们用磁共振技术检测了动物体内分布的氢,磷,氮的 NMR 信号,开始了对生物组织的化学分析研究。 1971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Damadian发现老鼠正常组织与癌变组织氢原子核弛豫时间不同,肿瘤的T1、T2时间延长。 1972年—纽约州立大学 Lauterbur 首先提出了利用磁场和射频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得核磁共振 图像(两个充水试管MR像)。 1973年——Lauterbur用反投影法完成MRI实验室成像的工作。 1974年—Lauterbur 做出活鼠MR像。 1977年—英国阿伯丁大学的Hinshow和Bottomley取得了第一幅人手腕关节剖面MR像。 Damadian 获得胸部 MR 像。 1978年——英国阿伯丁大学Mallard取得了人体头部的磁共振图像。 1980年——完成了MRI全身扫描。 1989年— 国产 MR 机商品化。 1993年— 至今,MR 机更新换代发展迅速, 目前已形成以下几种形式: 综合型(0.3T—3.0T临床) 开放式(OPEN以低场为主) 专业型(神经、心脏、骨关节、乳腺等) 超高场机型(4.0T、7.0T、8.0T、9.4 T 、17.6T 研究) 超高速型(扫描成像速度极快、亚毫秒级,具有MR实时成像及多种功能) 二、磁共振成像特点(优点) 1,多参数成像 2,多方位成像,任意层面和三维空间图像 3,大视野成像 4,组织特性成像 5,人体能量代谢研究,直接观察细胞活动 6,无电离辐射(无创伤性检查) 7,无骨和气体伪影干扰 8,心血管系统成像不需要造影剂 二、磁共振成像的局限性(缺点) 1,成像速度慢 2,对钙化灶(Ca)和骨皮质病灶不敏感 3,图像易受多种伪影影响:射频,磁场,化学位移,静电… 4,禁忌证较多:起博器,假牙,绝育环,监护仪器. 5,定量诊断困难:只有质子密度加权,T1T2 6,MRI系统庞大运行费用高→检查费高 三、磁共振的临床应用 1.MR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各种参数的解剖学结构图像,用以区别不同器官和组织;②对组织的物理和生物特性,进行组织特性的评价;③评价血流和脑脊液的流动。 2.磁共振波谱(MRS) 利用MRS能揭示组织内生理 、生化的情况,还可以用于鉴别诊断、病理预后评估、治疗方案制定以及治疗过程的监控。 3.介入磁共振 所谓介入MRI,是在开放MRI设备下实现精确定位以及图像引导,达到某种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新技术。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 一、磁共振现象的物理基础 磁共振信号的产生必备三个基本条件: ①能够产生共振跃迁的原子核。 ②恒定的静磁场。 ③一定频率的交变磁场。 二、原子核的特性 (一)原子核的自旋 任何原子核都有一个特性,就是总以一定的频率绕着自己的轴进行高速旋转,我们把原子核的这一特性称为自旋。 用于人体磁共振成像的原子核为质子(1H),选择1H的理由有: (1)1H是人体中最多的原子核,约占人体中总原子核数的2/3以上; (2)1H的磁化率在人体磁性原子核中是最高的。 1H是氢原子核,仅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由于人体MR图像一般采用1H作为成像对象,因此除非特殊说明,一般所指的MR图像即为1H的共振图像。 (二)原子核的进动和拉莫尔频率 1、进动(precession) : 处于主磁场的质子,除了自旋运动外,还绕着主磁场轴进行旋转摆动,称为进动。 2、进动频率(precession frequency) : 质子进动的频率非常快,每秒进动的次数称“进动频率” 。 三、静磁场的作用 (一)进入主磁场前,小磁场的排列是随机无序(即杂乱无章)的,使每个质子产生的磁化矢量相互抵消。 (二)进入主磁场后人体内质子的核磁状态 进入主磁场后,质子产生的小磁场有两种排列方式, 1、与主磁场方向平行且方向相同——低能级。 2、与主磁场平行但方向相反——高能级。 3、处于平行同向的质子略多于处于平行反向的质子——宏观纵向磁化矢量。 四、射频场的作用 1、共振的概念(经典力学): 物理学上,共振被定义为能量从一个振动着的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而后者以前者相同的频率振动。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共振的条件是相同的频率,实质是能量的传递。 2、磁共振现象(量子力学): 如果我们给处于主磁场中的人体组织一个射频脉冲,这个射频脉冲的频率与质子的进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