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肾功能衰竭课件_12
血流量的变化 肾小管损害 1、肾小管阻塞 2、肾小管原尿返漏 肾小球超滤系数降低(Kf) CRF功能紊乱的特征表现: 1、GFR不可复性的降低 2、渗透性利尿 3、经肾排出的代谢终产物在体内积聚及 酸碱与水电介质平衡紊乱 4、内分泌活动异常 2、矫枉失衡学说: CRF晚期,体内某些溶质增多,机体通过代偿活动矫正这些溶质使其恢复正常,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即体内溶质增多引起特异的调节激素分泌增加,通过改变肾单位活动使溶质恢复正常,但这些激素除调节肾单位功能活动外,还可引起机体其他机能、代谢改变,不仅加重内环境紊乱,而且可引起多器官功能失调,加重CRF的发展 指出了代偿活动的矫正作用,也指出了其致病作用,明确了代偿活动与CRF发展的关系 4、肾小管高代谢学说: 肾小管可出现明显肥大、萎缩、间质炎症及纤维化。 三、对机体的影响: 2、尿渗透压的变化: 早期肾浓缩功能减退,稀释功能正常,尿比重最高为1.020,为低渗尿。晚期肾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均丧失,尿比重固定在1.008—1.012,渗透压为260—300 mmol/L,为等渗尿。 3、尿成分的变化: (1)、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对蛋白尿重吸收 (2)、血尿和脓尿:肾小球基底膜出现灶状坏死,通透性增高。 (二)体液内环境的改变 1、氮质血症: 因GFR降低和排泄障碍所致的潴留性氮质血症。 (1)、血浆BUN增高:不是反映肾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因受外源性和内源性尿素负荷的影晌。 (2)、血浆肌酐、及肌酐清除率:反映肾小球滤过率,与肾功能密切相关。 BUN和肌酐同时增高有临床意义。 (3)、血浆尿酸氮: 2、代谢性酸中毒: 早期发生AG正常型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肾小管排H+、NH4+减少 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小管重吸收NaHCO3减少 晚期发生AG增高型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血中非挥发酸代谢产物不能由尿排泄。 电解质代谢变化: (1)、钠代谢变化:体内钠总量减少和低钠血症。 晚期钠、水潴留。 (2)、钾代谢变化:可发生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 (3)、钙磷代谢变化:血磷升高, 血钙降低 (4) 、镁代谢障碍: ?????? ?????? (三)、其他病理生理变化 1、肾性高血压: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增高:肾缺血所致肾脏形成血管舒张物质减少。 (2)、钠水潴留:最主要因素,由于肾脏排泄功能降低所致。 (3)、肾分泌的抗高血压物质减少: 2、肾性贫血: ① 促红素生成减少:主要原因 ② 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如甲基胍对红细胞生成有抑制作用,潴留的毒性物质损害红细胞膜,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发生溶血。 ③ 红细胞破坏增加 ④ 铁和叶酸的不足及再利用障碍 ⑤?出血 3、出血倾向: 因尿素、胍类化合物等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而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而血小板数量正常。 4、肾性骨营养不良: 包括囊性纤维性骨炎、儿童期的肾性佝偻病、成人的肾性软骨病、骨质疏松、骨硬化以及软组织钙化。发生机制(见图) ①钙磷代谢障碍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②维生素D代谢障碍 ③酸中毒 尿毒症 概念: 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严重阶段,代谢终末产物加内源性毒性物质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称为尿毒症(uremia)。 一、发病机制: 尿毒症患者血和尿中发现的毒性物质已有100多种. (一)甲状旁腺激素: 可引起肾性骨营养不良 引起皮肤搔痒 可刺激胃酸分泌,促进溃疡生成 可破坏中枢神经系统 可引起软组织坏死 可增加蛋白质分解代谢,使含氮物质在体内蓄积 还可引起高脂血症与贫血 (二) 胍类化合物: 胍类化合物(甲基胍和胍基琥珀酸)为精氨酸的代谢产物,甲基胍是毒性最强的小分子物质. (三)??尿素: 认为是低毒物质 1、浓度增高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疲劳、头痛、嗜睡、糖耐量降低。 2、可抑制单胺氧化酶、黄嘌吟氧化酶以及ADP对PF3的激活作用。 (四)胺类: 胺类包括脂肪族胺、芳香族胺和多胺。 1、脂肪族胺:可引起肌阵挛、扑翼样震颤和溶血。 2、芳香族胺:对脑组织氧化过程、琥珀酸氧化过程以及多巴羧化酶活性均有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股癣用什么药最好课件.ppt
- 股骨头坏死ppt演示课件.ppt
- 赫捷教授ib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长春瑞滨顺铂联合重组人课件.ppt
- 赵村乡卫生院高血压性脑出血防治知识讲座课件_1.ppt
- 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的护理课件.ppt
- 资料纤支镜图谱ppt最经典纤维支气管镜图谱课件.ppt
- 起始适当抗生素治疗对院内获得性多重耐药严重感染的重要性课件.ppt
- 赵国栋分娩镇痛_ppt课件.ppt
- 赵_《面对经济全球化》2014版 副本课件.ppt
- 走近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手术图文课件.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