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方法与技能第二章 管理科学形成与发展.ppt

管理学原理方法与技能第二章 管理科学形成与发展.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学原理方法与技能第二章 管理科学形成与发展

  阅读资料      方太公司专业生产以吸油烟机、灶具、食具消毒柜、集成厨房、燃气热水器为主导的厨房系列产品。到2003年,公司拥有员工3500人,其中总部员工1000人,市场营销人员2500人。总部行政员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59%。公司总资产3.13亿元,目前已成为中国厨房领域最成功的生产厂家之一。   方太公司直接脱胎于飞翔集团,而飞翔集团的前身是茅理翔于1985年创办的慈溪无线电九厂。因此,方太公司的管理实践应当从1985年算起。整个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85~1996年为第一阶段,1996~2003年为第二阶段,2003年开始为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方太公司的创业阶段,管理特点是依靠经验不断改进管理实践。   在这一阶段,企业的所有活动基本上都围绕着企业的生存展开,企业经营者直接负责日常经营事务,企业的战略问题尚未提上日程;企业文化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主要通过企业经营者的个人魅力发挥作用;管理的基础还不够扎实;管理职能也没有分化。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不高,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于是,方太开始了第二阶段的管理创新。   第二阶段是方太的起飞阶段,管理的特点是实行科学管理,重点是夯实基础管理,完善管理体系。   2002~2003年,方太在与多家专业咨询公司合作,与引进的职业经理人共同努力下,分别实施了研发管理的变革、营销管理的变革,制定了方太战略规划十年愿景。目前方太已经全面导入TQM,通过了ISO14001/DHSA18001体系认证,并申报了全国的质量管理奖。管理智力资源已经引领方太全面进入了科学管理阶段。   但在此过程中,“大企业病”初露端倪:各职能部门的权力和利益固定化,战略执行力成为瓶颈;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企业管理效率下降;企业内部出现守旧气氛,企业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灵敏性下降等。面对这些问题,方太开始了第三阶段的管理实践。   第三阶段是方太的成熟阶段,该阶段始于2003年,管理特点是文化创新。   在方太哲学中,他们提出方太的核心价值观是“产品、厂品、人品三品合一”;方太判别行为的三准则是“是否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提升顾客满意度,是否有利于平衡相关方利益”。方太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管理哲学的有机融合。如果说科学管理是方太的骨架和血肉,那么企业文化就是方太的灵魂。   (资料来源:贾生华,郑海东,“方太——?管理创新的阶梯”,《企业管理》,2005年8月)   通过阅读方太公司的管理实践历程,我们可以尝试概括出管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这种阶段性特征蕴含着管理创新的一般规律,值得当今企业总结和借鉴。    我们把从工业文明社会开始到科学管理理论产生前的管理思想和实践称为早期的科学管理思想和实践,这既阐述了资本主义初期和中期的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和实践,也阐述了中国近代工商企业的管理思想和实践。 2.1.1 工业文明社会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工业文明社会是欧洲工业革命的产物,即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替代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革命的产物。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而且也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因而也大大地影响着管理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变化发展。随着工业文明社会的到来,许多的学者,特别是经济学家在其经济学著作中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管理分工问题的研究。许多的管理实践者不断地总结管理经验,共同探索有关管理的问题,并推动着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著作所涉及到的管理问题主要是对管理的职能、原则及具体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苏格兰经济学家威廉·肯尼汉在《英国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书中指出:“某些较精明的制造业者的成功,应归功于熟悉制造业者的实际业务,亲自进行监督,以及勤勉。”这样,他就强调了管理的指挥和监督职能。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发表的《国富论》一书中,指出了劳动分工可以给组织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史密斯以制针行业为例说明自己的观点。他注意到,一个工人如果没有受过相当的训练,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针。10个工人中如果每个工人独立完成所有制针工作,这10个工人最快也不过每天制作200枚针。 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得抽丝、拉直、切段、敲针头、打磨针尖,将针头和铁杆焊在一起,这样,一个工人每天能完成10枚针就算不错了。但是,如果10个工人每人从事一项专门的工作,每一天能生产48 000枚针。由此,史密斯得出结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其原因在于提高了每个工人的技巧和熟练程度,节约了由于工作变换浪费的时间,并且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在亚当·史密斯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了专业化问题,他在1832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