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学习压力的产生与排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小学生学习压力的产生与排解 12048133001 何秀娟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国际竞争与合作日益紧密,科技与人才竞争不断升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着,社会竞争力也逐渐增强,沉重的心理压力不知不觉间渗入了儿童的领域,给儿童的身心健康蒙上了一层阴影。儿童的心灵是稚嫩的,脆弱的,承受能力也远不及成人。关注一下媒体,我们会发现很多触目惊心的事例,如一名八岁的小学生因拒绝拉小提琴而悬梁自尽,另一名八岁的小学生因害怕上学而跳楼自杀,两个十来岁的小男孩离家出走被歹徒砍伤……目前,我国的心理疾病人群中三分之一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的,如果现在不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那么悲剧还将更多地上演。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能不引起重视。 【关键字】小学生 心理压力 产生 排解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则抽样调查报告表明,儿童的日常烦恼主要来源与学习有关的压力。儿童普遍感到苦恼的三个方面是:学习压力大(57.6%)、不被人理解(53.9%)、成绩不好(38.7%);儿童普遍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三个方面是:实现了目标(48.7%)、学习成绩提高(42.4%)、受人尊重(39.2)。这表明,儿童日常对幸福和苦恼的体验普遍都与学习状况关系密切,学业上的成功往往是他们快乐的源头,学业上的压力和不成功往往又成为他们烦恼的诱因。 一、 来自于家庭的压力 家庭是抚育儿童的摇篮,是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在造成儿童心理压力的诸因素中,家庭的影响是相当原始,相当大的。 1、期望过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向独生子女的小家庭过渡,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宝贝,于是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特别迫切,非常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学业上更是对子女要求很高,都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课余还让子女学这学那。家长的期望凝聚着他们对子女最深沉的爱,但如果期望过高而超过了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无异于拔苗助长,给小学生以非常沉重的负担。 2、教养方式不当 家长对儿童的教养方式不当也会给儿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家长的教育方式可划分为四种类型:(1)溺爱型;(2)专制型;(3)冷漠型或放任型;(4)民主型。其中“民主型”的家庭最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溺爱型”易养成孩子唯我独尊的任性性格,自私且依赖性强,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承受一点点委屈和挫折,不被同伴接受,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遭受失败;“专制型”教育下的儿童虽依赖服从,但性格软弱、优柔寡断,会形成“被动型人格”,同时心理太过压抑,会产生逆反心理;而“冷漠型或放任型”教育下的儿童缺少关怀,缺少约束,容易变得情绪不稳定,具有攻击性,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性格孤僻,不合群。 3.家庭氛围不和谐 首先,残缺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极为不利,包括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出走的家庭。这些家庭中的儿童身心倍受煎熬,较一般家庭的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如焦虑,自卑,孤僻,冷漠,畏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性发展。 或者双亲不和,家庭中父母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儿童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多疑或神经质,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有些家庭虽然完整,但父母与孩子分居,或将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中,与孩子缺少沟通,疏于管教,一旦出现问题,恨铁不成钢,教育方式就流于简单粗暴;或者家人虽然住在一起,但父母每天早出晚归,与孩子很少交流,于是孩子终日与电视、电脑、玩具或游戏机为伴,城镇的居住环境又使得孩子极少走出来与同伴共同玩耍,于是形成了一种封闭性的“蛋壳文化”,出现“电视孤独症”等社会弊病,不利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来自于学校的压力 学校是传递社会文化,培养社会成员的专门组织,能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学习环境,同时也是儿童与玩伴交往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与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其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也阻碍着儿童的健康发展。 1、繁重的学习任务所带来的压力 中国的孩子普遍学业压力繁重,繁多的作业,考试的压力,常常使得他们不胜负荷。虽然我们正在致力于教育改革,向素质教育进发,但终究还是因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难以在短时间内脱离这个桎梏。小学生天真活泼,爱动爱玩耍,过多地占用他们休息和玩耍的时间,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容易引发厌学症、学校恐怖症等心理问题,同时也妨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2、来自于教师的压力 教师的期望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但是如过了这个度,就会产生负效应。比如教师迫于成绩的压力而产生焦虑,教育方式不当,甚至于出现体罚,那将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许多儿童在家尚能和父母愉快相处,但到学校就表现得过分退缩,个中原因,与教师的严厉态度和惩罚有关。 3、同伴交往带来的压力 随着儿童自我意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