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答辩基于WilkinsonADC的多通道模数变换ASIC-IndicoIHEP
北方光源同步辐射像素探测器预研读出电子学研究进展 魏微 李怀申 宁哲 樊磊 张杰 李绍富 刘刚 陆卫国 江晓山 王铮 蓝克坚 卢云鹏 欧阳群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4-04-23 主要内容 回顾 北方光源同步辐射像素探测器预研 前期原型芯片研究进展和测试结果 像素阵列设计和测试结果 V12版读出芯片测试结果 倒装焊工艺进展概要 * 北方光源同步辐射硅像素探测器预研 北方光源探测器预研项目之一 项目时间:2012~2015 芯片设计目标 * 像素单元尺寸 150μm×150μm 刷新率 100~1kHz 芯片规模 72列×104行 总通道数 7488 工作模式 数字积分(计数) 计数深度 20bit ENC 好于200e 能量探测范围 8keV~20keV 像素单元功耗 50μW/pixel 芯片总功耗 400mW 当前研究进度 2012. 5,项目研究开始 已完成V0.1、V0.2、V1.0版芯片的MPW流片和测试 基于GF 0.13μm工艺 单像素单元→4×4小阵列→12×20像素阵列 按照负电荷收集方式设计 V1.1版芯片,包含(12×20)像素阵列 基于GF 0.13μm工艺,2013.8流片,2014.1接收 正电荷收集方式 V1.2版芯片,包含(24×20)像素阵列 GF 0.13μm工艺不继续提供工程批支持,需要变更工艺 基于SMIC 0.13μm工艺,2014.1流片,2014.3接收,2014.4测试 计划2014.7进行工程批流片 倒装焊工艺测试芯片的设计(1:1尺寸) 2012.10,提交流片(GF 0.35μm工程批) 2013. 9,进行芯片裸片测试,获得倒装焊前测试数据 2013. 10,进行倒装焊划片,并进行倒装焊工艺研究 2014.3,完成了第一批倒装焊联合系统的测试,进行了初步的工艺评估 * 当前研究进展 * 像素单元v0.1版(模拟) 像素单元v0.2版 像素读出芯片v1.2 倒装焊测试芯片工程批晶圆 探针台测试 测试子板 像素单元设计 * 像素单元结构 模拟:前放+成形+甄别器+阈值调节 数字:计数链+配置移位链+帧逻辑 实现性能(仿真) 噪声性能:ENC=75e@Cd=200fF 一致性指标:刻度后好于100e 功耗: 模拟部分静态工作电流18μA/Pixel(21μW/Pixel) 数字部分平均功耗20μW/Pixel @ 10MHz 芯片整体功耗将好于400mW/Chip 芯片设计和整体读出结构 采用列串行读出的方式输出各单元计数结果,以帧刷新的方式更新数据 配置数据以复用移位链的方式移位至对应像素单元并实现帧刷新 目前实现了24×20像素阵列 外围连接和整体布局按照最终版读出芯片设计,便于扩展和测试性能 阵列总线规划、缓冲和列端逻辑 集成片上多通道DAC提供偏置和全局阈值,芯片可实现最终系统的全部功能 集成片上参考源 * V02版读出芯片测试结果回顾 验证了4×4像素阵列的全部功能 初步完成了像素阵列的阈值一致性刻度算法 刻度前后阵列阈值不一致性分别为163e和30.1e,刻度后满足设计需求 但16个像素的阵列统计性不够,需要后续验证 纯模拟电路和像素阵列测试得到的S-curve结果相同 由此得到等效输入端噪声为92e 表明数字电路并未显著增加噪声 * V10版读出芯片设计和测试 12×20像素阵列 在v02基础上新增了片上参考源,包含了全部功能模块 初步建立了自动刻度和测试算法 对阵列进行阈值一致性刻度,刻度前后阈值不一致性分别为357.1e和30.1e 刻度后不一致性满足设计需求 刻度前后阵列的噪声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平均噪声为102e 获得了足够的统计量 * V12版读出芯片设计 移植到SMIC 0.13μm工艺上 两种工艺比较接近,因此在原理图中仅对少数晶体管尺寸进行了修改,在仿真中可以保持相近的性能 主要工作在版图移植上,部分Design Rule和过孔定义不一致,主要需对这部分版图进行修改 但标准单元库以及整体版图的布局布线等可以保留,使得移植可以较快完成 最小面积5mm×5mm,将像素阵列修改为24×20,维持输出IO不变,以便使测试PCB兼容 流片周期短 1月7日提交流片,3月24日接收裸片 比GF 0.13μm流片快约一个月 V11版 GF 0.13μm正电荷芯片进行了初步测试,功能正常,噪声约96e和之前版本持平。这里不详细介绍其测试结果 * V12版芯片功能测试 信号输入:幅度+600mV脉冲(6ke) 前放:基线848.5mV,幅度114.6mV,达峰约40ns,底宽~220ns 成形:基线345mV,幅度489.3mV,达峰120ns,底宽~240ns 甄别宽度:约135ns,同阈值位置有关 * 甄别器输出 同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