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店月人迹板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茅店月人迹板桥

《商山早行》——解题 商山 du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hú zhǐ yì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fú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整体感知 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早有行人足迹。? 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驿站墙头,枳花开放,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嬉戏玩乐。 《商山早行》——整体感知 1、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2、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诗?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请谈谈对句“枳花明驿墙”中“枳花”、“驿墙”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 它们之间相互映衬,以表现天色微明,突出一个“早”字。 古诗词中虚实相生的实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这两幅不同的画面有何关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景色,渲染烘托了作者的悠悠乡思。这两幅画面虽然意境不同,但是表现的诗人的感情是一致的。(情感) 表现手法:运用反衬,以梦中的乐景反衬眼前的哀情;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实一虚,虚实相生。 《商山早行》——名句赏析 1、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此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表现景色的?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 《商山早行》——名句赏析 《商山早行》——名句赏析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体会这一联的写作特点。 组合手法的实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抒怀》)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商山早行》——知识拓展 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月、羌笛、浮萍、飞蓬等。 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战乱频仍,背井离乡、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等。 3、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等。 《商山早行》——课堂总结 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了解羁旅诗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感情。 训练透过意象把握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50岁后,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后任授国子监直讲,迁尚书屯田都官员外郎,故人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 一次进士考试,尧臣为考官,辅助主考官欧阳修阅卷,发现了苏轼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惊为天人,并推荐苏轼的试卷给欧阳修批阅。欧阳修颇惊其才,但是试卷糊名,欧阳修认为很有可能是弟子曾巩所写,于是将此卷取为第二。 但事有碰巧,欧阳修为了避嫌,取为第一的卷子,恰好是曾巩所写。 其诗与苏舜钦齐名,世人美称“苏梅”,同被赞为宋诗“开山祖师”。与欧阳修为挚友,同为宋诗革新推动者。有《宛陵先生文集》六十卷。诗歌上注重写实,提倡平淡。 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本诗鉴赏: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这就是开头两句诗的意思,说明所以要登鲁山游览,是因为内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第二联写山行,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所以说“随处改”。“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动,总是一个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