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丽塔》中人物“自证”
《洛丽塔》中人物“自证”
【摘要】《洛丽塔》是俄裔美国小说家纳博科夫的巅峰之作。该书由序言、回忆录和后记三部分组成。三个部分包含了三个“作者”,每个“作者”由于“视角”的不同,对主体部分(回忆录)的态度,尤其是在关于小说“道德”上的取向有所不同。三者在小说中极力表白自己,证明自己,并且列举了一系列证据。另一方面,三者之间又形成了一种“互证”或“他证”的关系。但是文本终究是艺术创作的成果,小说与现实既有联系又有不可逾越的差距。本文将从这些细微的“证据”入手,对小说中“自证”进行分析,从而分析人物叙述真实性。
【关键词】《洛丽塔》;纳博科夫;自证与他证
一、序文——约翰·雷博士是谁?
“手稿”的编订者一约翰·雷博士撰写的序文对回忆录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开篇约翰·雷介绍了编订者身份的由来。身为亨伯特律师以及约翰·雷表兄的克拉克成为了二者的联结者,并且雷博士对病理状态和性变态行为的研究让他成为编订者的最佳人选。
为提高序文和回忆录的可信度,约翰提出一系列证据。首先,他说“除了改正一些明显的语法错误和仔细删去几处不易删除的细节外,这部异乎寻常的回忆录完整无损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1)。根据约翰的说法亨伯特·亨伯特这一“离奇的外号是他自己杜撰的”,关于这一点亨伯特本人给予了“他证”:我随意为自己想出了很多笔名,后来才找到一个特别适合的……我认为我的选择最确切地表达了我的卑鄙龌龊(492)。如此看来,约翰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手稿,甚至几乎是全部保留(连题目都是亨伯特事先拟定好的)。其次,他指出读者可以查阅“一九五二年九、十两月的报纸”(2),还介绍了故事外人物的命运,如温德马勒先生、蒙娜·达尔、丽塔小姐。尤其对洛丽塔在1952年圣诞节死于分娩的介绍最值得关注,此处与洛丽塔给亨伯特的信是相吻合的:我已结婚,就要生孩子了。我猜他会是个大个儿。我猜他正好会在圣诞节的时候出世(425)。
作为回忆录的引入者和补充者,约翰似乎是可靠的。不可否认约翰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效信息,并与回忆录中一些零散的细节吻合,但是这些证据具有一定的不可探知性。例如,读者不可能知道克拉克这位表兄的情况;序文提到的两月的报纸,没有名称和范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故事以外的这些“真”人的命运更不得而知,亨伯特和洛丽塔都已经不在世上,也就无法通过文本进行与“真人”对话。另外,约翰·雷只在序文中出现过,倘若某个读者对作品十分熟悉,那么他完全可以根据亨伯特的回忆录编出这样的序文来。就文本自身而言,约翰的“可靠”是值得怀疑的。
单纯从文学创作角度看,约翰是作者创造的人物,是作家努力隐藏自己的“优越的替身”。但二者却不能等同。因为在创作初衷问题上二者存在明显的差距,约翰·雷将《洛丽塔》的文本倾向定义为“崇尚道德”。但是,后记中的纳博科夫的观点却恰恰相反,他提到“不管约翰·雷说了什么,《洛丽塔》并不带有道德说教色彩”(500),显然这是作者创作的一种手段。
二、回忆录一杀人犯写出的好文章
回忆录是小说的主体部分,以第一人称描写。“第一人称叙述特别适合作心里忏悔,因为人称本身就具有独白性”,独白性也导致整个故事完全陷入了亨伯特视角中,他人言语便隐藏了。一方面亨伯特在回忆录竭力表示诚恳。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自己伪善的一面。而如何将伪善一面让大众接受得到谅解,是决定亨伯特“自证”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1、忏悔的绅士
“自证”中,亨伯特将自己塑造成“忏悔绅士”形象。首先,亨伯特有学士学位,发表过论文,颇有几分才学,是“知书达理的欧洲人”。他完美的外在特征无论是对成年女性还是少女都具有强大吸引力。“我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一个异常英俊的男人。……只要我用手指打个榧子,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随便哪个成年女人。”(40)“根据专门研究儿童性兴趣的作家所说。有些特征会引起小女孩心中蠢动的反应。这些特征我倒全有……”(67)等等。在他看来女人们总是被他英俊的外表,绅士的举止,博学的头脑所吸引。
其次,亨伯特在回忆录中不时流露出忧伤的忏悔。他自述往日的“激情”与“期待的销魂”已变成了“痛苦和厌恶”(195)。他写无法自拔的病态神经,写无法的到爱的痛苦和孤独,写父亲与情人的矛盾。在他看来其悔恨根源于“那难以捉摸的自我”(492),亨伯特的世界被分为两个自我:“我的身体知道我的渴求是什么,我的心灵拒绝我的身体的每一项要求。”(27)“今天我唯一感到懊悔的是,那天晚上我没有把‘342’号房间的钥匙悄悄放在办公室里,然后离开这个市镇、这个国家、这片大陆、这个半球一甚至这个世界。”(194)“我那邪恶的,鬼鬼祟祟的眼睛总要违背我的意愿……”(409)“我觉得我那难以捉摸的自我总是在逃避我”(492)每个句子都带着忏悔,但自我身体空间与时间的分离让亨伯特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