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陷阱”——儿童数学学习宝贵资源
“陷阱”——儿童数学学习宝贵资源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很多地方都“吃一堑”了,但并没有“长一智”,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郑毓信教授曾这样说过:“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反思’的过程。而我们的教学缺乏让学生经历‘自我否定’、‘自我反思’的过程。”突然间,我想起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教的《审题》一课,打开视频再次重温后,我真正认识到了什么叫“自我否定”、“自我反思”。整节数学课,华老师并没有我们平时那种苦口婆心地不断叮咛与提醒,有的只是循循善诱,让学生进入一个个预设的“陷阱”,再从“陷阱”中自我否定、自我反思,从而冲出“陷阱”,使学生对自己的解题习惯与思考方式有一次刻骨铭心的“觉醒”。
一 习惯陷阱,让学生铭记审题的重要性
[片断一]
师: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份练习卷(附在后面),在5分钟内,看哪些同学能圆满地解答这些题目。
(师提醒学生,等试卷全部分发完后,大家同时看试卷,然后答卷。)
随着教师的一声口令,学生们伏案疾书。
师:时间已过去一半了,快,快!
(此时,屏幕上出现了第6题“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前面5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
师善意地提醒:不许说话,自己独立做。
师:时间到!现在我了解一下,把这张试卷做完的请举手!(没人举手)啊,不会吧,怎么一个同学也没有做完?
生1(怒气冲冲):华老师,你耍我们。
师:我哪里有耍你们呢,为什么这样说?
生2(语气生硬):看了第6题,就觉得你在耍我们。
这时,全班学生都认识到了它是个“陷阱”,全班一片哗然。
师惊奇地说:哦,我真在耍你们吗?
生3(非常冷静):我认为华老师并没有耍我们,因为试卷第1题是:“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这就已经告诉我们要把试卷读完,如果认??读完试卷,应该可以看到第6题。
师(惊喜):这个小老乡真好,善解人意,真是我的知音。我有没有耍你们?我开始不是说明白了吗?拿到试卷首先做什么事情?
生:“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师:刚才我发现了,有的同学做了第一件事情,还有的同学名字也没有写,赶紧去做题了。刚才要求大家除了写名字,还要求做什么?
生:还要认真读题。
师(感叹):你看,老师提醒你们了,你们没有读完,这能怪我吗?
(很多学生低头,自责状)
师:你说能不能在5分钟内把试卷做好?
生:能。
师:这份特殊的试卷是可以用5分钟看完,再写上名字。不过,平时的试卷是来不及完成的。是吧?说说现在你有什么收获?
生:以后解决问题时,先审题,再好好做题。
[赏析]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出现解答不完整、张冠李戴,审题不认真的现象。虽然我们不断地提醒,但得到的却是学生的我行我素。不过,在这节课上,华老师针对学生审题不认真这样的常规习惯,精心设计了第6题这样的“陷阱”,在“陷阱”面前,几乎全班都跌倒了。这种“全军覆没”的溃败场面学生们还是第一次见识,此时此刻每位学生的心灵都被这小小的“陷阱”给震撼了。华老师的一句“哦,我真在耍你们吗?”,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这时学生都在自觉地进行着反思,在反思中对审题的重要性与危害性有了一个深刻、崭新的认识。这样的“陷阱”、“追问”,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真真切切地自我反思,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这种体验远比教师在学生做题前的反复叮咛要有效得多,深刻得多。
二 思维陷阱,打破学生的消极思维定势
[片断二]
华老师让学生认真完成第4、5、7三题,时间为6分钟。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进行第4题的反馈(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生1:300-4×60=60(千米)
师:还有别的答案吗?
生2:60×4=240(千米)
师怀疑地说:啊,还有不同的答案?认同第一个答案的请举手!同意第二个答案的呢?(生举手表决)
师:哎,怎么这题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平时一直说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怎么出现不同的答案呢。
(生都低着头思考)
师:那你们究竟同意哪一个?同意第一个答案的请举手。
(很多学生改变了自己的选择)
师:为什么改变自己的想法了?
生3:因为“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就是说,求4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师:是这样的意思吗?那么,会画线段图吗?把问题标在哪里呢?
(学生独立画线段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