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春江花月夜》道学特征.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探《春江花月夜》道学特征

初探《春江花月夜》道学特征   读到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以下简称《春江》)的精辟评论:“更琼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时,不禁眼前浮现起千年之前的月色满江,于是在心底下觉察或许只有这番月色才可能是与作者之间的唯一羁绊。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好一个“落月摇情”,屈大夫于湘水之中搭建起百草之屋,诗人却在清明澄澈的天地间,砌出一个蘸满浓郁夜色的纯净世界。斜月动离情,月是夜的眼睛,甲骨文中像半边月亮形的图形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印射出的是人们凡事渴求周全的炽热之情,然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或许“若虚”两个字恰恰是对这一永恒真理的提醒。“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春半”才会期待“春满”,有漂泊才会有归家,其实,《春江》中的诸多行文都投射出中国道学的些许特征。   历史似乎有意隐藏起张若虚,其生平知之甚少,今天所能看到的史料只有清《全唐诗》中仅仅26个字的介绍: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当时除了“文词俊秀”的赞誉外,我们再看不到别的评价,更别说考证其人其事了。然而从诗人贺知章的考证中倒是可以略窥一斑,在《旧唐书》的《贺知章传》中有如下记载: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乃舍本乡宅为观。唐皇甫氏《原化记》中更是把贺知章入道之事写得近乎传奇,无论怎样,我们都能了解到贺知章深谙中国道家精髓,并将其作为最后的思想归宿,而作为他情趣相投的朋友张若虚,很难说不为其感染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文献不足征而已。   《道德经》把“冲虚”解说为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老子意识里的“虚”有着说不尽解不开的绵绵不绝的含义,它可以磨掉万物的锐气,消解万物的纷争,调和万物的光辉,从而使万物如尘土样混同齐一;它仿佛消逝无踪,又好像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也许张若虚的的初衷正在于此,运用“冲虚”之意高屋建瓴,“和”月光水光,“同”万物本尘,“解”人世纷繁。   一、“和”月光水光,《春江》本是一曲生命的礼赞   也许人们并未察觉,生命才是《春江》一诗中最显著的特征,在张若虚的笔下,生命的气息处处可见,月光、流水、飞霜、落花无一不在诗人的意象里彰显出生命的体征,澎湃起脉搏的律动。   “月”是诗中之物,更是情中之景,它犹如一条生命的长虹轻轻地搅动人世间的起伏变迁。月出潮汐,月华不再是固化的毫无生机的倾泻,而是藏身水漫,涤荡春江,它以初月之景弹奏起“天涯共此时”的相思琴,它以孤月之轮零乱了“对影成三人”的金杯盏,它以沉沉西斜的姿态蔓延到离人的眉梢,它以最后的落落月色尽染姑苏的钟声夜半。谁能说,这般的月色还未有饱蘸那深沉热烈的生命?   流水是月色永恒的伴侣,它载“滟滟”之光,曾曲曲弯弯地滋养过花草遍生的原野,探看过青枫浦上不胜悲凉的过客,曾轻轻地把犹豫不决的扁舟推送,也曾体贴入梦,聚水落花闲潭。谁能说,如此的流水未有沾染那璞玉浑金的生命?   月色也好,流水也好,都投影出生命最原始的纯朴状态,《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中说:“道常无名,朴。虽小,万物莫能臣也。”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朴”与“自然”都是未经雕凿装饰的无为状态,是一种清醒现实的生活态度,是“重人贵生”的生命礼赞。   《活在当下》里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起初想进大学想得要命;随后巴不得赶快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接着想结婚、想有小孩又想得要命;再后来,又巴望小孩快点长大去上学,好让自己回去上班;之后每天想退休想得要命;最后真的老得生命快要终结的时候,忽然间才明白,自己一直忘了真正地去活。   云南崇圣寺三塔中刻有一句话:把握现在,就是与过去和未来同在。生命其实可以被看作一种物质,它是以时间为单位的,人的生命长度看似相近,但是在这相近的长度中,每个人萃取的精华却是大相径庭。唯有让生命如月色流水般的自然玲珑,才能从容地感觉到在人生道路上,喜悦俯拾皆是。   很多人读《春江》多是看到那些字里行间中的离愁别绪,殊不知真正高绝的诗人岂会将如椽之笔停滞于此,岁月更迭,时代变迁,教会人们如何善待生命、如何礼赞生命才是永不褪色的主题。   二、“同”万物本尘,《春江》正是映照人心的“妆镜之台”   朱光潜在《诗论》中说“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春江》一诗“视情如生命般贵重”,它同其他诗作一样离不开别绪闺情,也借助月色、水光等诸多意象直抒胸臆,只不过《春江》中的特定意象除了“形于言“的功能之外,还承载起了映照人心的特殊作用。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相信每一个读至此句的人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