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岁“一大”代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九岁“一大”代表

十九岁“一大”代表   策划语: 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初中生·博览》自第一期开始,每期都开辟了一定版面,系列地介绍了关于建党的珍贵史料和相关人物,还特别制作了《90年前,他们走向未来》等专题策划。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在北京隆重召开,我们继续在本期“人物趣写”栏目中介绍两位党史人物,在“文史趣读”栏目中介绍一些与建党有关的趣闻,以便大家对党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他曾是党的“一大”代表,而且是13位代表中最年轻的那个……在那青春热血的岁月里,他怀着满腔激情和美好向往,投身于滚滚的革命洪流。后来,有着“小马克思”之誉的他,又有着一波三折的人生……   1902年3月4日,刘仁静出生在湖北省应城县,字养初,又名亦宇。他的父亲是前清秀才,教私塾,后来以开小店谋生。   辛亥革命后,科举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刘父寄希望于儿子,请亲戚资助,把长子刘仁静送到武昌的教会学校——博文书院上学。博文书院相当于现在的初级中学,主要学英文。这样,刘仁静从小就打下了很好的英文基础。   后来,刘仁静转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读高中。在那里,刘仁静结识了一位比他年长七岁的大哥。此人是江苏武进人,大名恽代英。从恽代英那里,刘仁静读到了《新青年》,知道了陈独秀的大名。1917年,恽代英成立进步社团“互助社”,刘仁静成为社员之一。   1918年,16岁的刘仁静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转入哲学系,再转往英文系。期间,他拜识了文科学长陈独秀,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在五四运动中,刘仁静很活跃。当学生游行示威队伍来到赵家楼胡同时,卖国贼曹汝霖家大门紧闭。个子瘦小的刘仁静打碎了曹府窗玻璃,踩在匡互生的肩头上,从窗洞钻进了曹宅,打开大门。于是,游行者一拥而入,引发了一场“火烧赵家楼”的爱国活动。   此后,刘仁静深受李大钊的影响,加入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直到今天,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的观众仍可看到当初李大钊亲笔写的一张字条:“刘仁静同学学费先由我垫。李大钊。”   因为刘仁静学的是英语专业,李大钊便要这个得意门生钻研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在李大钊的精心指导下,刘仁静小小年纪就孜孜不倦地读了许多马克思的原版著作。他开口闭口总是马克思如何说,有一次还登台介绍了“马克思学说”。刘仁静还写文章,用“马克思学说”去驳斥黄凌霜等无政府主义者。李大钊赞誉他少年有为,同学、朋友则戏谑地称他为“小马克思”。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刘仁静认识了助理管理员毛泽东。二人相见恨晚,一谈就是好几个小时。多次倾心长谈,刘仁静给青年毛泽东留下了颇佳的印象。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和张国焘在北京大学“亢慕义斋”(“亢慕义斋”即共产主义室——笔者注)聚首,宣告北京共产主义小组诞生。紧接着,罗章龙和刘仁静也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1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举行会议,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会议一致推选李大钊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罗章龙负责宣传。   1921年7月,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北京代表,刘仁静随张国焘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7月23日晚8时许,中国揭开了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一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地点为上海望志路106号十几平方米的餐厅。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餐厅里,那张长方形大餐桌四周,围坐着15位中共“一大”出席者。其中,刘仁静最年轻,当时只有19岁,正是青春年少。毛泽东和周佛海担任会议记录,紧挨着大餐桌而坐,刘仁静则坐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旁边。这位北京大学英语系的高材生,正在发挥他的一技之长——翻译。   刘仁静很认真地把会议主席张国焘的讲话一句一句地译成英语,讲给马林听。5月24日,第二次会议推选出几人负责起草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和决议。张国焘是会议主席,当然被选入起草小组。李汉俊懂四种外语,博览马克思著作,刘仁静则有着“小马克思”之称,二人也被选入起草小组。   在起草纲领和决议的过程中,代表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激烈的争论,常常是在两位饱读马克思著作的人物——李汉俊和刘仁静之间进行。二人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共产党应当有什么样的党纲。   在李汉俊看来,世界上的革命,既有俄国的十月革命,也有德国社会党的革命。他以为,目前中国共产党最实际的做法是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运动,待这一革命成功之后,中国共产党可以加入议会开展竞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刘仁静则反对知名学者李汉俊的改良主义折中观点。他认为,欧洲的议会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也不应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团体。他拿出《共产党宣言》,说中国共产党应该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去做,即从事工人运动,以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刘仁静语惊四座,受到大多数代表的支持。人们对他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