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冷暴力概念界定
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冷暴力概念界定
摘要:本文对教育冷暴力的已有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它进行了界定,目的在于让人们了解什么是教育冷暴力,为研究教育冷暴力提供依据。
关键词: 教育 冷暴力 界定
一、缘由
人民网教育频道参与“2011中国教育十大网络热词”评选活动,列举了15个热词作为投票候选,最终“教育冷暴力”以21400票排列第三当选。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5日刊登《超八成受访者称教育冷暴力普遍 “差生”概念被泛用》文章指出: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42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72.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 可见教育冷暴力已受到社会普遍重视,社会关注力十分高。纳尔逊.曼德拉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世界暴力与卫生总结报告》的序言中指出:“我们应该给我们的孩子——社会上最易受伤害的群体,创造一个没有暴力和恐惧的环境。”。媒体的炒作,社会的关注,专家的点评,于是尚还没有搞清楚的教育冷暴力成了2011年的热词!孩子伤不起,教师伤不起,教育伤不起,国家和民族更伤不起!
以上讲的教育冷暴力实际上是指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冷暴力,为了研究方便我们简称教育冷暴力。那么教育冷暴力是什么?需要科学地回答。
二、关于基础教育学校冷暴力的相关研究
(一)国内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国内大陆关于教育冷暴力案例的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对教育冷暴力所带来的危害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例如: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让差生测智商、校长宴、评最差老师、某校3个男孩因不守纪律被罚脱裤子在操场上跑步、差生被迫给好学生送礼、“差生”在教室外考试等一系列的校园乱象让教育冷暴力成为当下社会各界的热议对象。国内对基础教育学校暴力问题的研究已是硕果累累,但对基础教育学校冷暴力的研究还不多,少量的相关研究仅散见于各种报纸、杂志、理论性的论文专刊或经验介绍中。例如李勇 《警惕“学校冷暴力”的危害》和《教育冷暴力的危害分析与解决》、陈佳慧和向楠的《超八成受??者称教育冷暴力普遍 “差生”概念被泛用》、田丽的《关注学校冷暴力》、田晓霞的《4-9年级学生的教师言语冷暴力承受力对其人格的影响》、陈兰芝的《摈除教育冷暴力 构建和谐校园》等。以上研究虽对教育冷暴力的相关概念、发生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的程度、预防的措施、治疗的方法做了大量研究,但仍然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
香港、澳门、台湾省尚未发现对教育冷暴力的专门报道,从相关的文献看,他们把教育冷暴力纳入校园暴力在研究。例如,台湾省的研究成果《无霸凌校园》是一本给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指导手册,其中指出霸凌行为有各种形式:直接霸凌有、語言的、肢体的、姿能的、勒索和网路霸凌;间接的霸凌较为隐晦,通常涉及有计划的操控社交关心以孤立某人,或是促使他人讨厌某人;这些行为(霸凌)是一种过程,必須有效的切断这个过程。另外,桃园县谘商心理师公会也于2011年3月给学校工作人员编写了《因应霸凌行为辅导手册》。要求必須集全校各处室、教职员生、家庭与公权力来共同建构一个辅导网路,一起来努力。只有每个教育和辅导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效能,才能让校园成为孩子健康发展的环境。
综观国内对学校暴力(包含教育冷暴力)的研究,研究视角几乎都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而这些研究大多数也仅仅停留在对学校暴力的新闻评述和分析上;更多的关于教育冷暴力的研究简单的将归因指向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批判上等。
(二)、国际的相关研究
世界各地的校园暴力问题近些年来已趋于严重,暴力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暴力形式也越来越恶劣。暴力是青少年暴力问题的最主要表现。校园暴力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校园暴力的分析和研究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20世纪80年代初,自挪威、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学校陆续发生一系列因欺侮而导致学生自杀的恶性暴力事件后,学校的欺侮与骚扰问题逐步引起各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对此展开了全面研究,其中不少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政府、学校干预活动。挪威的卑尔根大学心理学系的奥尔韦斯教授(Dan Olweus)1978年出版的《学校中的攻击:欺侮者与受害者》一书被视为校园欺侮问题系统研究的开端。美国是世界上校园暴力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最早进行校园暴力研究的发达国家之一,他们主要关注校园欺侮、枪击、性骚扰等几种典型的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对校园冷暴力没有这样的专门提法,美国(Kathleen Conn)凯瑟林·柯恩认为学校里欺侮、骚扰和恐吓三者很难加以区别,言语戏弄、嘲笑或辱骂会带来伤害,行为也是一样。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教育冷暴力。从他们的《凌辱预防计划蓝图》、《年度学校安全报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