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家国面瘫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连家国面瘫课件

面 瘫 第二章 内科病症 第二十二节 面瘫 教学目标 1、掌握面瘫的临床表现表现 2、掌握面瘫的针灸处方 3、熟悉面瘫的常见分型 4、熟悉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5、了解面瘫的注意事项 概述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故又称“口眼喎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发生口眼喎斜,亦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概述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致病,亦有因病毒感染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 至于脑中风引起的中枢性面瘫与本病病理虽然不同,但可参照本病治法进行治疗。 面神经解剖结构 面神经—(混合神经) 1、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2、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 耳后皮肤 (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 面神经解剖结构 3、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腺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 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5、或伴流泪、流涎。 (二)体征: 1、额纹变浅/消失; 2、眼睛闭合不良, 眼裂变大; 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4、人中沟歪、露齿时口角歪向 5、蹙额 、皱眉、吹口哨、鼓颊困难。 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耳下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病程延久,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现象。 鉴别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 上半部(核上部) 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纤维支配。 鉴别点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少阳脉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 辨证分型 1.风寒证 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证 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兼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3.气血不足 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症。 治疗 1、应如何选择经脉? 2、应如何选择穴位? 治疗 1.刺灸法 治则: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处方: 随证配穴 随证配穴: 风寒证加风池祛风散寒; 风热证加曲池疏风泻热; 抬眉困难加攒竹; 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人中沟歪斜加水沟;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 操作: 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 恢复期可加灸法; 在急性期(2周内),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 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2.电针法 选穴:参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选两穴为一组,得气后接通电极各1头,每次选1-2组。通电15-2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刺激量以患者耐受为,早期患者不宜用电针法。 3.穴位注射法 选穴:参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或加兰他敏,或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每次用3-4穴,每日或隔日1次。 4.穴位贴敷法 选穴:参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将马钱子挫成粉末约1-2分,撤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一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少许麝香,取绿豆粒大一团,贴敷穴位上,每隔3一5日 更换1次。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少许冰片作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 附注 ①面瘫分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应注意鉴别。 ②本病初起时针刺量不宜过强。 ③治疗期间避免风吹受寒,面部可做按摩和热敷。 ④防止眼部感染,可用眼罩和眼药水点眼,每日2-3次。 ⑤周围性面瘫的预后与面神经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由无菌性炎症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好,而由病毒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差。 现代文献 1、吴义新等用浅刺、轻刺、电针治疗本病。取穴:下关、翳风、瞳子髎、迎香、颊车。用30号l寸针,采用浅刺、轻刺,不提插,不捻转,不透穴的手法,针刺方向与神经和肌肉走行方向一致,留针20-30min,每日1次。若病情延续超过半个月,可加用G-6805治疗仪间断波,15-20min,刺激量以病人耐受为度。共治疗1035例,痊愈926例,显效7l例,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100%。(吴义新,等,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1035例疗效分析。中国针灸 1992; 12 (2) ;1) 2.蔡圣朝采用分期论治面瘫法。急性期(发病一周内),远距离取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