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舌尖上中国》,看什么
《舌尖上中国》,看什么
端午节,正是在五芳斋打工的刘光荣最忙的时候。这个裹粽高手从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4点,要裹完超过3000只粽子。平均每分钟裹7个粽子,每个粽子用时不到10秒,而在粽子的分量上更是一抓一个准。
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这位“裹粽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节目播出后,五芳斋的电话响个不停,五芳斋的官方微博粉丝数激增至近五万,引来众多网友热议。
五芳斋营销部门的人很高兴。
一部“津津有味”的纪录片,一次无意为之的有效传播,也让五芳斋找到了合适的广告词:“这些来自中国各地的年轻的技师,用手的温度呵护着传统食品的生命力。”
“舌尖”首轮播出谢幕,收视率较以往同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超出30%。更为重要的是,该片引发的口碑效应和情感联系,是诸多品牌希冀的。
“纪录片火了,CCTV-9纪录频道的广告费要涨了。”微博上,圈内人开始坐不住了。
除了这个最直观的影响,还有哪些是我们不得不重视和思考的?
☆这部纪录片,显然不是为淘宝准备的,但只有淘宝趁势而上,为何缺少其他品牌广告主的身影?
☆在“舌尖”之前,不乏内容独到、制作精良的纪录片,为什么大部分叫好不叫座?或者说,除了内容,《舌尖上的中国》引发收视狂潮的原因还有哪些?
☆它会带火纪录片市场吗?会否从此改变观众的收视习惯,从“娱乐一边倒”转向这类严肃的电视节目?
为什么是淘宝?
“舌尖”到底有多火?看看最近淘宝的业绩就知道了,该片开播5天内共有2005万人次在淘宝网浏览过片中介绍的美食,成交量达729万件。毛豆腐、松茸、诺邓火腿、乳扇,销量增长最快的食品都是节目介绍的,其中徽派土特产“毛豆腐”,搜索量暴涨了48倍,云南诺邓火腿5天内成交量增长了17倍。
关键在于及时捕捉热点,对信息快速反应,淘宝这次的营销证明了这点。从关注节目到头脑风暴,再到创意执行,最多不过三天时间。竞立北京客户服务总经理周沅沅(Mary Zhou)向《成功营销》记者介绍说。“在客户端建立快速流畅的反应机制,非客户方的建议才能???化为现实。淘宝内部广开言论的渠道,开放的思维,使项目能够如此迅速执行。”
“舌尖”并不是为淘宝拍的,例如旅游、户外等品牌也可以找到结合点。但为什么少有看到其他品牌,尤其是传统品牌广告主尝试结合热点营销?
缺乏快速反应、促成合作的机制,这或许是原因所在。
现行的广告主与代理机构合作的操作流程是:广告主提出问题,代理机构参与比稿,获胜方负责执行创意。
实时与社会热点互动,“广告主和代理公司都还未进入这个状态,”智威汤逊(JWT)上海办公室董事总经理李巍(Eric Lee)坦言。
要改变现有的状况,意味着双方人员要透彻理解品牌所代表的核心与本质,李巍给出的建议是:“基于此理解,结合热点而诞生内容,而不是依靠操作模式来规范流程。广告主对信息的控制只会越来越少,唯一能影响的,是对自己品牌的理解。”
不过,热点营销虽然见效快,却也不能过分看重它对品牌建设的贡献。在淘宝“舌尖”活动中,营销团队从一开始便明确了目标——促进销售,而不是品牌推广。
浩腾媒体董事总经理邹伟斌(Mentor Zou)就强调说,与热点结合进行营销一定要有长远规划为基础。现实是,不同于以往单凭一个大事件的炒作就能把品牌提到一个高度,企业对品牌的投入必须是长期的。“有了大的骨架后,有血有肉将其丰满。淘宝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捕捉市场的新的机会和热点,但是什么样的热点是需要捕捉的,这是需要长期规划的框架将其确定。”
他进一步解释说,品牌借势首先要考虑的是调性的契合度,其次是传播的持续性和一致性——与热点的结合是否能够引起兴趣,兴趣度有多少,后续有多少题材可挖掘,都是挑战。“如果内容上无法持续引起兴趣和关注的话,对品牌广告主而言,投入品牌的合作比较困难。”除了操作流程和谨慎考量,没有大量品牌蜂拥而上的另一个原因是,“纪录片在选题和定位上已经限制了一定程度的品牌合作。它不可能太过于商业化,势必会有一定影响。”
“越是碎片化的媒介环境,越是需要长期规划,”邹伟斌说道。
讲故事的技巧
“人如其食,食物总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纪录片里那些生动鲜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后,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导演陈晓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点评。
虽然“舌尖”是有关美食的纪录片,但每一集的主角并非食物,而是人。
这就如建设品牌。产品可以一样,但品牌背后的故事不一样,讲故事的技巧直接导致观众接受的效果如何。翻阅微博上有关“舌尖”的讨论,可以直观感受到这个“品牌”的影响力。观众看过主动扩散,踊跃互动,建立了强烈的情感纽带。
在李巍看来,这对营销人的启示是,“节目有多少人看是一方面,它的感情联系有多强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