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不衰北京同仁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百年不衰北京同仁堂

三百年不衰北京同仁堂   要说中国的百年老字号,就不得不说同仁堂。而要说同仁堂,也就不得不说乐凤鸣。   乐凤鸣出生于医药世家,其祖上先人乐仁规在唐末曾为太医令,后避乱弃官,迁居宁波府慈水一带,仍以行医为生。到了明永乐年间,乐家后人开始定居北京,依旧是手摇串铃,奔走在大街小巷,行医卖药。直至乐显扬成为皇宫太医院吏目,才结束了乐氏世代铃医生涯。乐显扬收集了大量宫廷秘方、太医良方、古方、民间验方,加上祖传秘方,于1669年始创“同仁堂”药室。乐显扬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唯医药为最”,把创办药室推崇为济世养生的高尚事业。   同仁堂从一开始就有了一个好的基因,一个高的起点。因此,乐显扬被乐家认为是同仁堂的鼻祖,而奠定基业是其第三子乐凤鸣,于1702年在大栅栏开办了同仁堂药店。   立志开药铺   乐凤鸣字梧岗,生于1661年。乐显扬很喜欢乐凤鸣,不过“爱之越深,责之越苛”,乐显扬对他的教育也非常严格,除了常给他讲人生的道理,讲世上的忠奸善恶之外,也讲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医药知识。   乐凤鸣经常看见父亲在一豆烛光下翻检堆积如山的医书,在一缕阳光里品察古古怪怪的药材,在一线希望中救治“无药可救”的病患,父亲的德行和学识让他钦佩不已,但无论怎么繁忙,父亲都不放松家庭教育。乐显扬经常教诲乐凤鸣:“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者,唯医药为最。”   康熙八年,乐凤鸣八岁。一个春日,父亲正在给他讲古人自小立大志的故事,忽见一队大雁排成“人”字,在白云蓝天间向北飞去,于是父亲就指着雁阵对他讲什么叫“鸿鹄之志”。讲完了,父亲又问他,将来要做什么,那时的孩子大都会说,要金榜高中、骑马坐轿,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可是乐凤鸣却脱口而出:“将来开药铺。”此言一出,其他长辈都暗暗吃惊,担心乐显扬会生气动怒,不想他竟欣慰地点点头,连连说好,在场的人都为他的豁达开明感到惊奇。   子承父业   到康熙八年,乐显扬辞官回家,开始为百姓治病。刚开始,乐显扬只为病家诊脉、开药方,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乐显扬感到应该有一个药室,既能开处方,又能拿药,会???大方便病人,也能使自己的配药技术得到应用。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乐显扬的药室终于具备制作丸、散、膏、丹的条件了。药室的名称怎样定呢?乐显扬想起了儒家的经典,想起了古代所谓大同社会的标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是为大同。”   “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的,就取一个‘同’字吧!”乐显扬定了药室名称的第一个字。   第二个字呢?乐显扬想到了仁字。“仁者,爱人也。”“济世养生,不就是最大的爱人吗?”想到这里,药室名称的第二个字也定了下来。   这就是“同仁堂”字号的由来。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逝世。长子从军,次子承办了万全堂药店。四子经商长年在外,然三子乐凤鸣早已忘记年少的志愿,一心在科举政仕之路上奔波。尽管他自我要求很严,但阴错阳差三次乡试都未能中举。   人近中年,几次乡试落举,乐凤鸣心里难免感到失落。在家闲居无事,心中不免浮想联翩,仰望长天,乐凤鸣不禁想起了父亲往日的教导。“我为了科举政仕碌碌三十余年,先君的教诲几乎忘记了。”乐凤鸣长长叹了一口气。   此时,他决心继承父业,献身医药事业,以济世养生。父亲往日的一席话,又在他耳边响起:“古方无不效之理,因修合未工,品位不正,故不能应症耳。”   乐凤鸣想到,父亲以“养生济人”为己任,不羡高官,不慕虚名,并且乐此不疲,不就是追求一个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讲求公平正义的境界吗?而自己这三十多年不仅碌碌无为,还几乎把父亲的教诲 “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者,唯医药为最”都忘记了。   父亲的风范,使乐凤鸣自感羞惭,又深受鼓舞。他眼前豁然开朗,对逝去年华的嗟叹,对前路茫茫的惆怅,以及所有的沮丧和失落都烟消云散了。他作出了一个决定,从此抛开功名,不涉宦海,按父亲的教诲去做,投身于最能养生、最能济人的医药事业中。   能够不受社会潮流裹挟,敢于特立独行的人,往往会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迹,乐凤鸣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门店装修   北京前门外有条不长不宽的街道,名叫“廊房四条”,这是顺着廊房头条、二条、三条的顺序排下来的。明清时期北京的街口都有木栅栏,夜间一律关闭,还有士兵把守,以防盗贼。因为廊房四条聚集了“六必居”酱园、“滋兰斋”点心店等一批名震京师的大商号,为安全起见,栅栏也就做得格外粗大,老百姓就根据这一特点,称这里为“大栅栏”,时间长了人们倒不怎么提它的正名了。到了乾隆年间,就连官方的地图上也把这里标成了“大栅栏”。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的一个吉日,一家新店在前门大栅栏的路南开张了。人们奔走相告:“快去看看吧,那家新张的药店,还真是与众不同。”   这家新店表面上没有什么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