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技术在防汛指挥系统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视频技术在防汛指挥系统中应用

视频技术在防汛指挥系统中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越来越多的行业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更是渗透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语音、视频、数据传输为特征的现代通信技术在防汛指挥应急系统里的应用,使得后方指挥部的决策更加准确、及时,本文将对防汛指挥中的视频技术展开论述。   【关键词】防汛应急系统;多媒体技术;视频通信技术;应用平台   在应急防汛指挥系统里,对现场数据(包括音频、图片、视频等)的采集是整个指挥决策系统中重要部分。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3G的多媒体视频通信技术实现了语音、视频的快速传输,各防汛单位面对复杂的灾情实际,结合当前先进的面向服务的SOA架构体系,借助于互联网服务,Android终端平台,以及web Gis等先进技术,建立一个以图像、视频采集系统和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为基???的工险、灾情信息化服务系统,在防汛抢险应急通信保障方面提供了充分的现场数据,同时,为后方指挥部作出准确决策提供了帮助。   为了满足在防汛抢险救灾中准确及时的作出应对方案,充分发掘和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以提高防汛调度、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工程监控和水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运用视频技术来实现对工险、灾情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监测,结合成熟的EVS通信协议和DV等标准视频采集设备,构建可个人携带的3G无线视频系统,成为未来防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1.多媒体视频技术现状分析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借助于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随着计算机交互能力的不断增强,网络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为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创造了条件。语音信息、文字信息、图片信息以及视频信息都能够实现快速传输和应答。当前的主要相关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于IP网络构建的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通常是基于网络架构体系为H.320和H.323协议,H.320是基于电路交换的,而H.323是基于分组交换的,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采用了视频压缩技术,从而可以实现容量更小的文件进行传输。为适应当前对画面质量的要求,ITU—T通过采用H.264视频标准,以实现高质量画面。   1.2 对网络传输需要有足够的带宽   在当前的网络条件下,一帧1024×768像素的图像为例,如果用12bit表示每个像素,则需要传输9.4MB,如果按照20帧/秒的传输速率来计算,则1秒内需要传输的数据量为188MB,如此大的数据流则需要足够大的带宽来实现。   1.3 需要采用适当的压缩技术   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可以有效地降低数据量,选择合适的压缩计算方法,则能在保证视频效果的前提下实现最低的数据量,比如在采用H.323标准的会议系统里,图像编码主要采用H.261和H.263标准,新的H.264是比H.263和MPEG—IV压缩比更高的标准,同样可以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   1.4 需要基于IP网络的多播技术   在视频会议系统应用过程中,采用多播技术可以实现一次发送,多个用户共享数据包,这样在网络带宽紧张的今天,多播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2.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现状   随着图像、话音和数据相结合的多媒体对通信业务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而过去一代、二代系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为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满足了传输需求。在当前因网络覆盖范围及区域不均衡的现状,中国移动的TD—SCDMA只在大城市提供服务,为此,考虑到在国家水利部门应对突发事件时,更侧重于采用以CDMA2000和WCDMA为主的信息传输方式。   现对WCDMA和CDMA2000技术进行综合比较如下:我们知道,无论是WCDMA还是CDMA2000都是基于CDMA技术的蜂窝系统,它们都能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分组数据和IP接入等。WCDMA技术较成熟,能够和GSM系统广泛兼容,而CDMA2000的优势则是对窄带CDMA的基站设备具有很好地兼容性,其缺点是不能和GSM系统兼容。   2.1 在技术层面上两者的相似性   ①内环均采用快速功率控制,可以减少CDMA系统的干扰;   ②系统都支持开环发射分集,信道编码采用卷积码和Turbo码;   ③系统均采用软切换技术,可以先与新的基站连通再与原基站切断联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切换的可靠性;   ④WCDMA工作频段采用1900—2025MHz频段上行,2110—2170MHz频段下行。   2.2 在物理层面的技术差异   两个标准的物理层技术差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WCDMA使用带宽和码片速率是CDMA2000—1X的3倍以上,而CDMA2000系统可支持话音、分组数据等业务,并且可实现QoS的协商;②WCDMA以GSMMAP协议作为上层核心网络议,CDMA20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