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崔氏牡丹怒放生命宣言
崔氏牡丹怒放生命宣言
一次,在著名书法家张瑞龄的书画院参观时,我看到了一幅绿色的牡丹图,当时冲击我眼球的是画图的色彩和牡丹跳脱出“墙”的娇艳,那种绿,像初春的柳芽;那般翠,却翠得清透艳丽,令人心醉。那花中之王,一朵朵层层翻卷怒放,一簇簇争艳留香,其饱满、奔放、富贵、霸气,生命力量的感染却在娇艳中又那么妖娆而厚重,繁茂而华美,一种以花开的姿势怒放向上,总感觉不知有什么魂镶在其中。
同去的大学校友也为之叹为绝妙,对美的欣赏与感知,就这样一齐共鸣。而对于画作的惊叹与情有独衷,我是第一次如此,我便有了寻访的冲动。
一经打听,获知为大老崔之作。于是,调动了混在书画圈里的“秘探”红英小妹,才有了与大老崔秋日午后的这次如期相遇。
初 衷
大老崔,原名崔廷玉,字子春,号大老崔,问及为什么是大老崔而不是崔老大?73岁高龄的大老崔笑得像个孩童,他说,崔老大,老大老大,以为自己最大,真的能是老大吗?而大老崔呢,大,大大咧咧,大大气气;老,老老实实,老实做人、老实作画,老实交朋友;崔为本姓,放最后,我的本意就是,大老崔叫起来平实、平易,亲切,永远做平常人。
听名号有点土,但大老崔的牡丹艺术于2001年、2005年先后参加联合国NGOIAEWP世界和平美术展览,得到世界各国的好评,已载入联合国NGO世界和平美术展览的历史史册。2007年联合国非政府组织、联合国NGOIAEWP、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与经济理事会等六个团体共同授予大老崔为“世界名人最高奖”荣誉称号。
对于画,大老崔没有进过院校,没有拜过师父。生不逢时的他,出生在1938年的河北承德,在所有的童年记忆中,他总是与饥饿、贫穷相伴。无裤无鞋的冬天,7岁的大老崔是别人的家牧童,放牛娃一个。他经历了战争,并参加过抗美援朝,也做过工人,当过警察。也就在当警察三小时一换岗的空当,学习画画,那时就想有一门技艺在手,心底不慌。曾考过天津业余美术学习班,在那里学习了三年美术,同时也接触了一些大家、名家。而自己的画作也更多的是侧重于山水。
1962年,对于中国而言,又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一样饱受饥饿的大老崔退职回乡,务农于河北坝上,迫于生活,他就想着点子赚饱肚子,于是他利用自己的所长,画钟馗与百姓换米换面。因为钟馗是门神,百姓心中的守护神,人人喜欢,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赚个腹饱肚圆。可是,在“文革”中,大老崔却为此遭难。在逃回承德后,找到转业介绍委员会才有幸当了锅炉工。此后,杂工、木匠、美工,各种行当也算过个遍,最后落脚承德工艺美术厂当了厂长。
也由此开始,大老崔才算真正与艺术贴近,真正作为专业开始研究起美术了。而结缘牡丹,是在1958年9月的一天,在天津交井,他亲眼目睹了著名画家王雪涛牡丹创作的现场演示,从那刻起,他爱上了牡丹。这种爱,没有任何理由。缘于他的钟爱,他的画作便从此有了专攻的方向。
突 破
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眨眼,30年走过,任凭时间冷落,披星戴月,大老崔在牡丹的世界里临摹、狂想、创作,牡丹在他的手里、心里有了思想,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大老崔笔下牡丹的灵光闪现,来源于时间的沉淀和生活的积淀。他是如此情愿地把自己的岁月交给清风明月,交给了牡丹,连同他的魂魄。
逐渐地,大老崔被圈内人士认可,他的牡丹则被人喜欢。1990年,在中国首次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综合运动会上,大老崔作为河北省代表被邀到现场演示牡丹的创作。而到场名家又不在少数。令大老崔心生忐忑的是,名家齐列,自己的画风不改,将永远随其后,步其行,难以突破。如何能跳出王雪涛大师的画风,而画出自己的牡丹?让笔下的牡丹真正属于崔氏牡丹而风骚独领?
大老崔托腮左思右想,便产生了左右之分的概念,于是左手试试,右手试试,突然他想到用左手作画,是否力度、角度就会改变?果然,左手提笔,是左思维,力度、角度自然与右手不同,于是就有了左笔牡丹的产生。再从色彩上琢磨,传统牡丹作法一般均为一花五色,而大老崔加补色彩,采用一花七彩,甚至由原来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加补粉、黑、白以至到后来的十彩,并把传统的“水冲法”改为“粉冲法”,大胆地把胭脂加重,颜色便由此而厚重,并同时加大构图阴暗面。虽说难度加大,但灵感与突破也就在大老崔的不停尝试中,一次次构思,一次次创作中,运笔动心成自然,粉冲左笔成其特点,便创设出了崔氏牡丹的一派技法。
崔氏牡丹便以其厚重、霸气、鲜活、立体而跃然纸上。对于牡丹的常规画法,枝干与叶子一般向下,而大老崔的枝干,借鉴中国画传统的松、梅画法,苍劲有力,并强调枝干明暗度;而花叶均为向上走向,一改传统的“三筋五叶”,揉进了五彩画法,色泽上丰富多变,浑厚圆润,向上舒展,充满生机;花头更为厚重华美,特别是花蕊这一细节之处,都采用小菊花的形状,自成花朵,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