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红高粱地里走出来诺奖红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莫言红高粱地里走出来诺奖红人

莫言红高粱地里走出来诺奖红人   我觉得文学是一种最有力量也是最自由的方式,所以我就开始写作了。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第一作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 、《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小时候的一天,管谟业看见同学买了瓶钢笔水,便说:“这么一点儿,我一口就可以喝掉。”见同学不解,管谟业二话没说,拧开盖儿,一仰脖子喝个精光。满嘴蓝牙,狰狞恐怖,加上他一傻笑,把老师都给镇住了,讥讽地说:“好啊,管谟业同学肚子里有墨水啦,是咱班的高级知识分子呢!”   1981年秋,河北保定的文学期刊《莲池》在头条位置刊发了一篇题为《春夜雨霏霏》的短篇小说。正是这篇小说让中国文坛第一次记住了一个名字——“莫言”。   2012年10月11日晚上7时(北京时间),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消息传来,中国文坛沸腾了,“恭喜莫言”的声音四起,“MO”也迅速成为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热词。   当年“喝墨水”的管谟业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作家莫言。这位世界上第109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诺贝尔赛场上为中国队获取“首金”,群情振奋。   莫言早年想当作家原因再简单不过,就传闻作家一天三顿都能吃饺子。骨子里,缘于小时候读书对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拿起笔的时候感觉到有很多的话要说。“我觉得文学是一种最有力量也是最自由的方式,所以我就开始写作了,当然也包含了我希望通过写作来证明我自己,通过写作来改变我个人的命运。”从辍学回家的放牛娃到享有世界声誉的大作家,莫言的文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爱吃饺子的战士第一次“打牙祭”   谢了顶的莫言,没有窄腰而只有肥臀的线条。在媒体公开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前20分钟,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彼得·恩隆德电话正在山东高密的家中吃晚饭的莫言,这时他才获悉自己获奖,反应是“overjoyed and scared(惊喜并惶恐)”,微微地点了点脑袋、晃了晃身子。“(之前)没有太多的期待,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渺茫的事情。全世界有那么多优秀作家,中国也有很多优秀作家,一年只颁一次奖,只颁一个人,我觉得好像排了一个漫长的队伍一样。”   这些年来,莫言可以说成了“获奖专业户”。不过,他坦陈:“我一直把文学奖当成写作的副产品,能有这个额外的收获当然好,但是决不会专门为了它而写作,作家创作的目的主要还是出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在第一时间对这首位问鼎诺奖的中国大陆本土作家进行了约7分钟的连线采访。对方问:“您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庆祝获奖?”温和厚道的莫言笑了笑,答:“也没什么庆祝的,我会和家人在一起包一顿饺子吃。因为我最喜欢吃的是饺子。”   20世纪70年代中期,莫言一个邻居是山东师范大学的“右派”毕业生。“他原来是教师,当时工作被剥夺了,被遣返回家当农民,跟我们一样劳动,一样靠挣工分来吃饭。”莫言自他那里得知“作家的生活是非常之富裕的,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非常之腐败的,每天三顿吃饺子。那时候,对于我们来讲一天三顿吃饺子简直是不可思议,因为我们当时每年只吃一次饺子,而且要大年五更里面才能吃到。于是,我就问他说如果我将来成了作家写出一本小说来,是不是也可以一天三顿吃饺子了?他说没问题,肯定可以!”莫言坦言,当年想当作家原因再简单不过,就是一天三顿都能吃饺子。   1976年8月,莫言入伍在山东黄县当警卫战士。“当时我们的工作就是站岗、喂猪、种地,这就是国防部的高级保密单位。那时候每天站两班岗,剩下的时间就是去种30多亩地。我们总共只有6个战士,30多亩地每年生产上万斤的小麦,不缺吃的。”在家里吃不饱穿不暖,整天吃一种口感差到要命的杂交高粱,到了这里,托后方基地农场的福,他每顿都能吃得饱饱的,还是那种用小麦磨成的精粉。   离开家乡当了兵,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那时,莫言拿起笔开始写作,作家梦在这个年轻人的内心熊熊燃起。领导发现他很能写,有时会将一些文章贴在板报上让战士们来学习。   1979年,莫言被调离黄县,来到了河北保定地区满城县,争取提干成了他继续留在部队的全部希望。到了1980年,莫言提干的事情被搁浅,感到前途渺茫,在万般无奈之下又一次拿起纸笔开始写作。   当时,莫言写了很多作品,向全国报纸、杂志投稿。每次莫言都满怀信心地把厚厚的稿纸装进信封,之后开始漫长且充满希望地等待,最后等来的往往是破烂不堪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