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设计中的创意因素:建筑、建筑师与文学.docVIP

关于建筑设计中的创意因素:建筑、建筑师与文学.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建筑设计中的创意因素:建筑、建筑师与文学

关于建筑设计中的创意因素:建筑、建筑师与文学  (一览英才网旗下设计英才网 程雷075586153465) 自古以来,博士毕业论文建筑一直作为一种艺术与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并列在一起。而与其它艺术门类比拟,建筑最具实用价值,具有双重特性:物质性和精神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其物质性与精神性的比例不尽相同。对此萧默先生曾作过如下划分:低尺度公寓、仓库、车棚和水塔,物质性特强而精神性趋近于无;一般的学校、病院、商店和办公楼的精神性便有所进步;博物馆、美术馆、剧院则处于精神性的高段;至于纪念堂、宫殿、教堂、寺庙、园林则更高;而纪念碑、纪念塔、凯旋门等则已经没有什么物质性功能要求,精神性则特别高扬。对于相同的建筑而言,其精神性还存在着一定的层级:第一层级与建筑的物质前提或物质手段紧密亲密相关,详细表现为建筑的功能美、材料美、结构美、工艺(施工工艺)美;第二层级距物质性因素稍远,抽象为一种纯形式的美,表现为在比例、标准、对称、均衡、韵律、虚实、色彩、质感等方面均遵循一定的形式美的原则;第三层级则几乎近于“纯艺术”的高度,建筑能创造出某种富于深层文化内涵的情绪氛围,进而表现出某种情趣或某种思惟,能够陶冶情操、震撼心灵。雄伟的金字塔、沉静的泰姬陵、神秘的郎乡教堂……它们的精神价值毫不在“纯艺术”的作品之下,也不能被后者所替换,这或许恰是具有双重性的建筑艺术的魅力之一。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曾经这样赞美建筑:“人类没有任何一种思惟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人类的全部思惟,在这本大书和它的纪念碑上都有其光辉的一页”。黑格尔以为,建筑是物质性最强的艺术,诗(文学)是精神性最强的艺术。 他指出“语言的艺术,即一般的诗,这是绝对真实的精神艺术,把精神作为精神来表现的艺术。由于凡是意识所能想到的和在内心构成外形的东西,只有语言才可以接受过来,表现出去,使它成为观念或想象的对象。所以就内容来说,诗是最丰硕、最无拘束的一种艺术”。建筑借助实体构筑物质空间,它无法挣脱详细的空间性物质材料:砖、石、木、钢、混凝土等等,正犹如音乐无法挣脱时间性物质材料:声音。相反地,文学仅仅以抽象的文字为载体,不依靠于任何物质材料,是最自由的一种艺术形式。建筑与文学各自难于表达的往往对方最为擅长,因此,建筑与文学的互补性极强。文学与建筑相结合,能突现建筑意境,点明建筑主题,强化建筑氛围。这在中国传统建筑当中表现凸起,形式也多种多样,诗文、落款、楹联等等均可运用。以落款为例,重要的礼制建筑、景观建筑都通过落款使之成为“有标题”的建筑,赋予了意识形态的内涵并能够接受定向的指引。例如姑苏拙政园西部的扇面亭,其独到的落款起到了一语道破的作用。这座很普通的池边小亭,隔岸与贴水曲廊相对,处于清幽环境之中。因为取名为“与谁同坐轩”而注入了特定语义,暗喻“明月、清风、我”三人同坐,将游人的观赏带入了苏轼的诗词境界,启迪人们细致地体会皓月当空、清风徐来的幽寂情境,生发清冷孤独的心态。人们往往由一个极小的暗示而联想起作者及其被引用的整个作品,联想起有关的人物、思惟、事件、景色和审美情趣等,借助于过去的审美经验(审美信息)扩大了建筑的审美信息量。寥寥数语便能当即达到言有尽而意无限的艺术效果,文学与建筑相得益彰。把文学联想引入建筑空间这一手法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建筑经常被礼制化,人格化了,同时也被文学化了。在当代建筑设计中也不乏其例,特别是在文化类、旅游类等建筑中运用较多。广州白天鹅宾馆的中庭设计了一个水池,在它的尽端叠石造瀑,石上镌刻“故乡水”三个字,潺潺流水声勾起了多少海外赤子思乡、归乡的绵绵情愫,人们争相在此留影。借助文字的增补,深化和拓展了建筑空间,原本常见的水体设计获得了更多的文化意蕴。中国文学宝库中描写出水、园林、建筑、环境的作品有相称比例,象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杜牧的《阿房宫赋》、王勃的《滕王阁序》、左思的《三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等,它们都既成历久不衰的文学名篇,又使文中所写的建筑申明远扬,同时也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而计成所著的《园冶》是历史上最早、最为科学系统阐述我国造园艺术的专著,其文学造诣并不亚于纯文学作品。对照一下建筑与文学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更深层的联系。在每一次大的艺术思潮或审美风尚中,二者都彼此呼应相辅相成。我国先秦文学中,《诗经》属北方文学风格,富有现实主义精神,《楚辞》是南方文学风格,比较浪漫。与之相对应,北方建筑更讲究功能和社会伦理,南方建筑除此之外还增加了良多装饰,富有浪漫色彩。唐诗注重神韵尚意兴,宋诗讲究思理求境美,而唐代建筑恢宏壮阔严整爽朗,宋代建筑则豪华绚丽纤细精致。元、明、清时期文化受到极度摧残,尤其是清代大兴文字狱,压制自由思惟,建筑发展也停滞不前,建筑形象虽不失严谨稳重,却日渐单调刻板,繁缛琐碎。而寄情山水的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