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我放逐者低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自我放逐者低语

一个自我放逐者低语   很久以来,我都在读两种书,一种是陌生人的,一种是朋友的。今天天气阴沉,到了晚上,我本可以将自己交给惯常的空虚和寂寥,甚至是窗外一盏路灯下,一片叶子微弱的叹息。今晚因为一本书突如其来的造访,我的心不平静了。此时我沉甸甸地靠在沙发上,眼睛盯着封面上那个名字,思量着怎样接近他。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也是我的老师。   两年前的某一天,他在浙江作家网上首先肯定了我的一篇小说。接下来的很多个日子,我都在猜测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应该中年发福?有着教授般的威严和苛刻的脾性?但不久后的一次聚会,所有猜测在一瞬间分崩离析。那天,他穿着一件休闲外套、一条牛仔裤,清瘦的面庞上,眼窝有些内陷。那次来的人很多,晚餐过后,我独把他邀请到了我的房间,我们坐在床沿,抽着香烟。他有点内向,不大爱说话,但谈到文学时,他的情绪是外放的,他说他喜欢塞林格,喜欢鲁尔福、马尔克斯……我问他,在哪里可以读到他的文字。他说他不习惯把自己的文字拿出来。他做到了,我两年来从未读到他的文字。   今天,一个阴沉的夜晚,他来了,带着那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封面,将一本叫《在别人的下午里》的散文集砸到我面前,仿佛对我说:看吧,这就是我的文字。最先读到的是他的散文,让我颇感意外。因为那时我只知道他写小说,十几岁就开始发表了。翻开散文集,我丝毫不怀疑《怀疑一位爱尔兰作家和他的怀疑》写的是他自己,这是他的诡计,这种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他习惯用第三人称来指代自己,甚至用了第二人称“你”。这是一种间离效果,就像他这个人,当年因为一份工作,背起行李,间离了故乡,只身一人前往远方。   我相信作家只有两种,一种是驻地的,另一种是漂泊的。前者几乎一辈子没出过故乡,如普鲁斯特、福克纳、帕慕克……他们对故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迷恋,熟悉的环境让他们心安。后者的一生却都在漂泊。现在,世界文坛有个现象,诸多文学奖都青睐小语种作家,如北欧的昆德拉、米勒……他们有个共同点:因政治因素,身在异乡。昆德拉说,异乡作家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凄凉,“生活在??处”,审视“故国”的眼光就更清楚些。略萨表示过同样的观点,不同的是他为了求知,二十来岁自愿赴法国。但他和他们都不一样,他的漂泊是一种自我放逐。   “我跟所有的地名没有契约,没有。”他在《走来走去》里说,他一会去北京,一会去湖南,一会身在杭州和奉化,一会又躲进了江南某个偏僻的村庄。“有一大帮人知道你的存在,是一种负担,或者说压力,也是一种羞耻。”(《被改造的身体》)所以他选择隐居。他住的时间最长的那个院子是让人羡慕的,那里有几十种时令各异的花,他叫得出每一种花的名字,知道它们的用途,闲来浇灌与照养,俨然《醒世》里那个爱花如命的灌园叟。那里有各类昆虫,马蜂、蚂蚁、蜻蜓、蜘蛛……他和它们和睦相处,静观它们的习性。还有那条颇具个性、每天经过院外的狗,邻家的那只猫,以及行踪不明的老鼠……这些意象在当代散文中已经太少见了。   中国的散文历来有载道和状情两种,韩愈式的长篇累牍一度进驻过正殿,但经过几次运动,到明、清及清末,从归有光、张岱,到周作人,状情的小品文反戈一击,占了大半壁江山。从那以后,散文却走向极端,作家无病呻吟的本领越来越高,黛玉式的寻愁觅恨神经越来越发达,要不就是炫耀自己的历史知识、生活常识,美其名曰“大散文”。大到哪里去呢,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和思考?但他让我耳目一新,他在纷扰的社会中将自己塞进一把“江南的椅子”,心沉静了,文字沉淀了,思考就开始了。   他的思考并非东方式的,并非板着脸正儿八经说道理。他的逻辑是西方式的,对身体的思考占了很大一个比重。不知为何,他近乎有些嫌恶这具肉体。小时候长过差点要了他命的疹子;无休无止的牙疼;过敏的鼻子;以及自认为的“强迫性神经官能症、自闭症、社交恐惧症,等等”。他把自己的身体“拆了又装、装了又拆”。他喜欢石头,千百年不变,但那永远不是肉体,而是思想。他是思想的贵族,当别人为着这具肉体声色犬马,追求享受最大值时,玄思构成了他日复一日的主题。他的思考是个人化的,想的都是生存本质的东西,所以本真。有些段落,哲性和理性很强,不深入是无法读懂的。他的笔不落到实处,虽然间接掺杂一些现实批判的内容,但他的兴趣显然不在于此。他追求的是一种超越:文本的超越、思想的超越,他的文字不贴着地面,是长着翅膀飞起来的,矛头指向的是人的终极关怀,有点人道主义的意味。   他是个悲观主义者,黑暗,甚至带着点邪恶,读他的文字,让人感觉沉重。静夜在树下冥坐的感觉是他所爱(《一棵树,两种光》),每个字都皴染着夜的寒气,仿佛是从地下最深处冒出来。我不知道他究竟经历过什么,正如他母亲所说:“我怎么会生了你这么个怪人啊!”他怪得另类、彻底,但他的心中有大爱,有大爱的人,神经才会敏感,才会对黑暗有深入肌肤的感知。对母亲的书写是全书最感人的篇幅,境界直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