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棚金针菇栽培新技术
温棚金针菇栽培新技术
一、形态特征
子实体丛生,菌盖直径2~15厘米,半球形,盖缘内卷,后逐渐展开呈扁平状。菌柄梗直,长2~13厘米,直径2~8厘米,上下近等粗,菌柄初期实心,后期中空。品种有2种类型,白色和黄色,白色适于加工成瓶装罐头,黄色适于鲜食和加工成干品。
二、生物学特性
1.温度
菌丝生长适温16~28,最适温度为23左右,4以下与34以上停止生长,超过37菌丝死亡。子实体形成温度为4~24,生长适宜温度5~16,最适温度13左右,温度过高菌盖易开伞且容易引起腐烂。
2.湿度
料中适宜的含水量为60%~70%,最适为65%;发菌时要求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要求适宜的相对湿度80%~90%。
适宜的pH为6~7,最适PH为,由于灭菌后料的pH下降左右,所以生料的pH调整为最适宜。
4.光线
菌丝不需要光照,子实体需散射光,无光不能形成子实体。光照过强,菌柄肥矮,菌柄组织纤维化,早开伞,菌柄变成褐色,降低商品价值。
5.空气
金针菇属二氧化碳抵抗型,如供给新鲜充足的氧气,菌丝和子实体发育良好;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时,菌柄纤细,出现针尖菇;当二氧化碳浓度达5%时,子实体就不能形成。
6.营养
金针菇属木腐型食用,最适碳氮比为201。
三、菌种制作
1.母种
最适培养基配方为:
水1000毫升、马铃薯200克、蔗糖20克、磷酸二氢钾克、硫酸镁克、琼脂适量;
水1000毫升、葡萄糖30克、蛋白胨2克、磷酸二氢钾克、硫酸镁克、克维生素B1、琼脂20克;
水1000毫升、稻草200克、蔗糖3克、硫酸铵3克、琼脂20克。
2.原种和栽培种
最适配方:
阔叶树木屑73%、有机物25%、石膏1%、蔗糖1%;
棉籽壳88%、麦麸10%、蔗糖1%、石膏1%;
麦粒99%、石膏1%。干料水=1012~13。母种7~10天长满,母原种和栽培种30天左右长满。制种按常规操作。
四、栽培
1.栽培料配方
棉籽85%、麦麸13%、石膏1%、碳酸钙1%。
锯末77%、麦麸20%、蔗糖1%、石膏1%、碳酸钙1%。
2.发酵料的准备
拌料主料如棉籽壳、有机物、锯末和不溶于水的辅料,如石膏、碳酸钙,干时拌均匀,溶于水的辅料如蔗糖溶于水后泼洒,然后泼水拌均匀。
建堆堆宽1~米,高米,长度视料的多少和场地而定。上下堆宽差不超过20厘米。表面盖草帘,保温保湿。
翻堆翻堆2~3次,离表面20厘米处温度达60开始计时,维持48小时,然后翻堆。翻堆原则:上翻下、里翻外。料温达到60后再维持48小时,最好再翻堆一次。
优质料的标准当料内长满白色羽毛状的菌丝,并有特殊的面包香味即为优质料,不能有霉味、臭味。料发酵好后喷洒%~%的多菌灵。
3.熏棚
进料前3~4天熏一次:甲醛5~8毫升/立方米,硫磺15克/立方米或烟雾剂3~4克/立方米;进料后再熏一次,并及时通风。
4.播种
菌床宽80~100厘米,料厚15~17厘米。播前地面先喷一遍杀虫剂和杀菌剂,一边铺料,一边稍压实,菌种2层,中间和最上面各一层,菌种用量为干料的10%~15%,中间用2/5,表面及四周用3/5。播好后,表面再洒一层薄料,然后用草帘覆盖,多菌灵喷洒,再盖地膜密封。
5.发菌管理
温度控制在23左右,空气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棚内经常通风,同时料表面的地膜每天早、晚各抖动一次,以便通风,30天左右菌丝长满,呈灰色即达到生理成熟。
6.催蕾
菌蕾整齐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关键。首先要将温度控制在13左右,8以下很难出菇,18以上子实体稀疏。湿度要控制在90%,同时每天揭膜通风10分钟,使菌丝从灰白变为雪白,并有棕色饴滴出现,即可出蕾。
7.现蕾后的催产措施
为了消除金针菇顶端优势,促使菇柄上潜在的侧芽分蘖再生出数量极多的菇蕾,以获得更多的子实体,达到增产的目的,可采取下列措施:
通风干燥萎蔫法,当菇长至2~3厘米时揭膜,通风干燥,使菇盖萎蔫,菇柄仍有一定硬度,就开始盖膜并支撑起来,再给予适温适湿,4天左右就出现密集的菌蕾。
当菇长到3厘米左右时,将菇尖和菌盖剪除,将菌柄子压在菌床上,给予适温适湿,并提高二氧化碳浓度,4天左右也出现密集的菌蕾。
8.采收
子实体的采收标准:外销时柄长10~15厘米,内销时柄长25厘米且菌盖不开伞。采收时一手按住菌床,另一手轻轻拔下菇体。然后拣去残菇,盖上薄膜,等菌丝恢复生长后,即可进行二次菇的生产。
五、注意问题
1.异常现象的原因
菌盖粘连、蒺藜状菇、叠生菇等是由于虫害引起的应加强防虫。
黑斑、软腐是由霉菌引起的。
锈斑、褐腐是由细菌引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