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园林工程中艺术与科学完美统一
论园林工程中艺术与科学完美统一
摘要:当代优秀园林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思维,还应有设计师的艺术灵感,才能设计出令人愉悦、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品。中国的园林文化源远流长,经过漫长的岁月,从园林的立意、设计,到施工、维护,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通过介绍古代园林文化,试图激发当代工程师的灵感,以期设计出好的园林工程作品,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古代园林,当代工程师,艺术与科学,统一
Abstract: the contemporary excellent landscape engineer needs not only have the rigorous scientific thinking, also should have the designers artistic inspiration to design the pleasing, make the perso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ly work. The Chinese garden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over a long period of years, from the heart of the garden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accumulated the rich theory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garden culture, trying to inspire contemporary engineer of inspiration, in order to design a good garden engineering works, serving peoples life.
Keywords: ancient garden, contemporary engineer, art and science, unified
中图分类号: 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园林工程中的概念、内容与特性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执技艺以成器物”的行业称为“工”;把“物之准”称为“程”。“程”还含有期限和进程、过程的词义。于是“工程”可理解为工艺过程,就其学术范畴而言当属工科。而由专业来界定,其加工之物是山石、水体、植物和建筑,加工之标准是创造优美舒适的游憩环境,因此,又必须介入植物学、生物学、生态学的范畴。所以,园林工程学是研究园林构成要素建设的工程原理、工程设计、施工养护技艺的学科,是以工程为基础而运用于风景园林建设的专业[1]。
根据园林兴建的程序,园林工程的内容应包括土方工程、给水及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种植工程、园林供电工程和园林机械等。着重关心的是在综合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处理园林中的工程设施与园林景观之间的矛盾。这些内容与国外相比较,基本???容是大同小异的。所不同之处,我们突出了中华民族园林传统的民族风格,以自然山水园中的山、水、路、石为重点,包括假山工程。而欧美则在喷泉和人工水池以及园林机械方面有所侧重。
二、古代园林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3],我国历代的园林哲匠和手工艺人在数千年园林兴造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著作。明代计成《园冶》(相地、立基、屋宇、栏杆,总结园林工程的理法),宋《营造法式》,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清代李渔《闲情偶记》以及《洛阳名园记》、《菊谱》、《兰谱》、《梅谱》等。尽管其中有不少已无实物可寻,文字记载不少而非常分散,但仅从现在保存下来的名园和文字资料来看,便可见我国园林工程成就之一斑,有待我们不断发掘、整理和研究。
早在2500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了人工造山之事。《尚书》所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之喻,说明当时已有篑(运土用的竹具,如挑筐)土为山的作法,只是当时人工造山是为治水患和兴修水利、治冢等需要,而不是单纯的造园。
周代灵囿中的灵台,堆筑高台(山)以通神明:祈福、风调雨顺,灵沼(大水面)已有明确的凿低筑高的改造地形地貌的意图。
秦汉的山水宫苑则发展成为大规模挖湖堆山的土方工程并形成“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之传统程式。如上林苑、阿房宫。同时在水系疏导、引天然水体为池、埋设地下管道方面、铺地和种植工程方面都有相应的发展,并有石莲喷水等水景设施。在秦宫遗址发掘的出土文物中就有呈五边形的下水管道和秦砖汉瓦[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