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天存四十年坚守只为“一粒种”
郑天存四十年坚守只为“一粒种”
这是一条承载着黄泛区人民世代企盼的开拓之路,河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郑天存在这条路上,已经整整坚守了40个春秋。在中原大地上,他写下了中国小麦育种的光辉史诗,截至目前,共培育出已审定的28个小麦品种,其中有11个通过了国家审定。在一个育种家身上,有如此多的品种育成,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育种界都是极其少见的。40年的育种生涯,他洒下了汗水,播下了智慧,也收获了民族种业的希望。
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每年都有近4亿亩小麦播种在黄淮海地区及其他区域,而在这些播种面积中,“周麦”系列已成为当家的主导品种之一,其主要育种人就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河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郑天存。今天,郑天存的名字和他培育的“周麦”系列品种,早已在国内外闻名遐迩。
2012年秋末,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记者如约来到位于郑州高新区的河南省天存小麦改良技术研究所,见到了这位享誉中外的小麦育种家——郑天存。
“很高兴接受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的采访,咱们具体谈些什么?”已近古稀之年的郑天存开门见山地说,笑容里透着刚毅。对于惜时如金的郑天存来说,效率的高低意味着做事的成败,记者的采访也随即展开。
“饿”出来的育种专家
1944年,郑天存出生于河南省西华县,刚出生不久,因为生活艰苦,家人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郑天存一出生就没有奶吃。在那个时候,没有奶吃的婴儿几乎是难以存活的,父母只好把红薯嚼碎了喂他,这才保住了一条小命。
如今,郑天存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旧心酸不已。从他记事起,家里就没有房子,得以栖身的是茅草庵。因为当时的西华县,是花园口决堤后黄河水淹没最为严重的黄泛区。每年父母都是以砍草卖草为生,实在难以维持生计就去逃荒要饭。于是,能吃饱饭,能吃上香喷喷的白面馍馍就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愿望!上中学时又碰上三年自然灾害,饥饿再一次唤起了他那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他暗暗发誓,不仅自己吃饱饭,还要让大家都吃饱饭,都吃上白面馍馍!
1964年,郑天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农学院农学专业。1968年,他从??南农学院毕业后,参加了青年学生支援湖北的部队农场水稻种植工作,在那里他学会了种植水稻,还成为青年学生的科技种田负责人。1969年,郑天存被派往河南商水县,对当地的农业科技工作进行帮扶。根据商水县水滩多的现实,他把在湖北学习水稻种植的方法,帮助当地农民种起了水稻,由于在技术指导方面工作做得好,帮扶地的粮食获得了丰收。当地的老百姓对此非常感激,以至于在1972年郑天存被调往周口市农科所时,还依依不舍地送了他很远。也是从那时起,郑天存便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依赖。从此,他为农服务的理想也升华为一种责任,一种为三农服务终身的责任!
郑天存刚进单位时,正是周口市农科所组建不久,那时所里一无实验仪器设备,二无试验基地,条件非常艰苦,完全是白手起家。郑天存谨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古语,决定要在这里兑现对农民的承诺。
众所周知,科研经费不足是一个长期制约我国科研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那么,一个“先天不足”的市级农科所的科研又该怎样开展呢?郑天存到周口市农科所工作的第一天,就主动要求下到农村蹲点,把农民的土地当成自己的“实验室”,把农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
2005年5月15日,经有关部门批准,周口市农科所正式更名为周口市农科院。这也是河南省第一个由研究所改为农科院的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在人们羡慕的眼光里又有谁能想到,周口市农科院今天的辉煌,是从一个既无实验仪器也无实验基地的“两无”农科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赶超时间的育种人
在河南省科学功臣审批表中,我们看到了对郑天存这样的一段评价:“郑天存自1980年开始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在起步晚、条件差又没有小麦育种基地的不利条件下,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刻苦钻研、拼搏精神,赢得了超常的育种速度和水平。他因陋就简在省内首次研究成功了冬小麦育种就地夏繁加代技术,使育种年限缩短近一半。”
1978年后,郑天存主要从事小麦育种和栽培研究。在实际育种过程中,他发现小麦育种周期长,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又不能到外地加代培育,于是他开展了在平原地区冬小麦就地夏繁加代技术研究,并应用于该所小麦育种研究工作。
缩短育种时间,无论在科学意义上,还是在实践意义上,都是一个重大难题。冬小麦是秋播夏收作物,必须经过越冬低温阶段,才能春化发育,否则很难抽穗结子。如果按常规季节育种,培育一代就要一年时间,那么,育成良种要花多少年?时间在这里变成了一个缓慢的过程。国外为了加快育种速度曾搞过人工气候室,但造价昂贵,我国有人尝试到高寒山区异地夏繁加代,效果也很不理想。
郑天存根据国内外经验,巧妙地利用冰箱对种子进行低温春化,经过长期探索,解决了一系列难题,建起了低温春化室,创造了“绿体营养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baltur燃烧器TBG210P17690030中文使用维护手册.pdf VIP
- 审核员现场见证评价表参考实用文档.doc VIP
- 2023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之军队文职公共科目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docx VIP
- ai心理健康创业计划书.docx VIP
- 国开作业管理学基础-管理实训:第二章 查阅文献资料并写出评论参考(含答案)025.docx VIP
- 医学综合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通用工器具安全管理规范.docx VIP
- 2025届高考作文技巧之列提纲优化结构课件(共46张PPT).pptx VIP
- 光学装配与调校技术课件.pptx VIP
- 医学综合知识试题库+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