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乡镇企业集群升级对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促进乡镇企业集群升级对策研究

促进乡镇企业集群升级对策研究   国内外实践证明,“企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国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及河北等省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乡镇企业集群,对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各地乡镇企业集群蓬勃发展的背后,隐藏着重重危机,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实现乡镇企业集群的升级与持续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乡镇企业集群发展的困境      困境之一:集群同质化。目前,全国有各类乡镇企业集群数千个,其中主要集中于化纤纺织、制衣、制鞋、塑料、汽摩配件、五金制品等门槛较低的行业,且多集中于产业链的中游,产业链的横向纵向扩展都不够,上下游的深度延伸也很少。比如,河北省在方圆20公里的范围内就有肃宁尚村和蠡县留史两个皮毛产业集群,都主要集中于养殖――交易――硝染――服装加工等技术含量都不高的环节;而浙江绍兴、长乐等都提出以我为中心打造纺织产业集群,且主要集中于印染、织造、化纤、服装等环节。这种相邻地域之间存在的集群同质化问题,使集群之间和集群内部的分工与专业化受到限制,不利于集群价值链的整合优化,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困境之二:产品(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乡镇企业集群危机最明显的外在表现。据报道,浙江几个针织品产销基地的针织内衣、服装及袜子等产品产销量已经增速减缓、库存增加。在“中国第一纺织大县”绍兴县,属于纺织业中间环节的印染业本是拿手好戏,截至2005年2月底,全县有印染企业181家,印染行业加工能力约为132亿米。而2004年布的产量约35亿米,印染能力的相对过剩显而易见。另外,其产品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给目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拳头的乡镇企业集群形成压力,技术性贸易壁垒也阻碍我国乡镇企业集群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困境之三:环境问题。乡镇企业集群普遍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问题。但由于集群内企业排出的污染物具有类似性,势必会造成对集群所在地较分散布局的乡镇企业而言更为集中的严重污染。在一些地区,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的矛盾日益尖锐。例如,浙江省诸暨市陈宅镇某村织布工厂密集,噪音污染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一些印染企业,大量的污水排放,污染了河道、水域,造成了生态的恶化。   困境之四:集群移失。近年来,乡镇企业集群还出现了移失的现象。素以收集废旧塑料制品而闻名的耿车,长期以来,农民只对这些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进行简单的初加工,就出售到浙江等地,把产业链条的大部分都落在外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始终迈不开步子,结果落伍。类似的例子还有,河北省河间市的电缆集群等。尽管集群移失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来看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但对于集群所在地域而言,是一种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益损失。      一、影响乡镇企业集群升级的主要因素      正是由于传统工业化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GDP导向的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带来就业和物质消费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发展前景和对环境的隐患。导致乡镇企业集群面临发展困境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集群内部学习与创新不足。我国的乡镇企业集群绝大多数是由农村手工加工业发展而成的,且主要集中在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相关的产业领域。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因此,一些农民通过模仿学习,以2~3人组成的家庭工厂就开始了产品的生产,形成了“一村一品”与“一镇一业”的大量乡镇企业集群。从各个行业总体技术装备上看,大部分企业较为落后。据对浙江省纺织行业乡镇企业集群的调查显示,除海宁、绍兴等地的部分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高外,多数地区主力机台总体水平不高,如大圆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不足30%,袜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量只占12%。   我国乡镇企业集群内部学习与创新能力不足,仅有的学习也只是表面的模仿,表现为“跟风”或“扎堆”,缺乏成员间的协同学习、创新行为。以浙江为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停留在聚集经济产生的成本优势上,大部分产业集群的潜在创新优势都没有得到发挥,创新协调除了在温州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内部已经开始起步――内部成员之间已经开始进行不同产业链环节上的创新合作外,其他的集群很少有合作创新现象。因而,企业大多把低质低价视为竞争的制胜法宝,只是低水平重复生产,产品普遍档次很低,缺乏持续市场竞争优势,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吞噬。   2.产业链缺乏生态循环。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集群是从农村工业化和社区经济发展开始的,以大量的私营小企业聚集和传统的加工制造产业为特征。从集群的产业链来看,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数量型增长模式,资源高强度开采,然后工业垃圾大量的丢弃到环境中。这种产业链是单向的、开放的,经济增长以牺牲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