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寸滩 即将消逝古渡口
寸滩 即将消逝古渡口
●长江以北,一字排开,曾经坐落着寸滩水码头。很多人都已经将它遗忘了,就算记得,也只是它新的身份——每逢涨水时节,这里便成为受人关注的水文监测点。更多的时候,一旦被提及寸滩,联想到的则是重庆新的保税港区。鲜有人知道,在这座老码头的青石板路尽头,曾经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
寸滩原名“秤滩”,因在此地江中曾有一江滩,枯水季节,石露江面,其中有一石梁,状似秤杆,又因“秤”与“寸”谐音,因“寸”字笔画较少,文化未普及年代认得的人多,写的时候方便,于是渐渐称此地为“寸滩”。
朝天门之有名,因码头而兴,而与朝天门相距约十来里水路的寸滩,在古时也自然而然因水码头而兴旺昌盛。
寸滩于清朝道光年间便建起街道,逐渐发展为乡场。旧时,重庆去万县的渝万大道必经寸滩,江北两路一带的菜挑子也摸黑来到寸滩,拥挤着乘船到朝天门,场面可谓壮观。1923年,北洋军阀向四川扩张之时,大将刘伯承曾率军于寸滩突围。1993年3月12日,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将原寸滩乡与溉澜溪合并为寸滩街道。滔滔长江从寸滩境南流过,又有溉澜溪与双溪河在此注入长江,两江会合后水量突增。为监测水量变化,寸滩建起了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文监测站。
随着城市的发展,2006年,新建的寸滩港开装运营。而经历了百年历史的古镇寸滩也逐渐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
寸滩也有一座文峰塔
站在朝天门便可望见在塔子山下的寸滩。
塔子山因塔出名,塔名文峰塔,具体建于何朝何代已无法稽考。《江北厅志》记载该塔于清光绪14年(1888)年在原基上重建。1986年,江北区政府公布该塔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7日被审定为重庆直辖市文物保护单位。塔内底层左壁存有《重修江北文峰塔记》石刻残碑半截,因年代久远,其中字迹也已模糊而不可现全文。
文峰塔塔高约26米,七级六面,塔璧厚1.2米,内阁7米,呈六角形,每一角间距2.6米;各层仅开一窗,朝向有别,做螺旋状排列,可谓一奇;塔上额匾书“能点厚德”四个大字;门额上有“提名勝跡”字样。除底层用条石砌成外,以上6层均为大青砖砌???,每块青砖上均烧有“文峰塔”、“戊子岁”等字样。原塔内每层铺有木质楼板,沿梯而上可达塔顶,饱览江山风光。《江北厅志》、《江北县志稿》均将其列为“渝州一景”的“文笔摩霄”之名。
历经几百年的岁月,文峰塔内的楼梯多数已经垮掉,外侧的石碑也模糊不清。但关于此塔的传说还在寸滩老人们的口中相传,一说此塔为东海龙王的龙太子曾在此兴风作浪,后被观音菩萨与托塔天王收服,在保唐僧西天取经之时,为表不忘过去与对当地百姓的歉意,请龙王在此修了文峰塔,因此塔身洁白,又名“白塔”,来和南岸区文峰塔相区别。二说为八仙中何仙姑所建,当年她与吕洞宾、铁拐李三人为镇压火妖各建一塔,并约定三塔不能相见。
偶尔传来的鸟啼在空寂的塔子山上略显聒噪,满地枯黄落叶也难掩古塔寂寞萧索之感,令人很难想象出它往日的人来人往。
两块文物标识的观音阁
经人指点,沿着海尔路向寸滩大桥方向走,便有一条小路可达寸滩镇老街和老菜市,这也是寸滩镇拆迁改造后目前仅存的老街。
观音阁就位于阶梯式的老街中。
“渝水之北,距郡十五里许,有镇名寸滩,有寺名镇江。由寺而左仄只径崎岖,危石壁立,土微平处,旧有小阁遗址尚在,榜岩作龛,塑白衣大士一尊。偏瞰大江,面对塗山,壮严妙丽,神致欲生,令瞻礼者,如游南海普陀。亲见慈云甘露,真鬼爷神功也。”《重修寸滩观音阁记》中有着这样的记载。
旧时寸滩观音阁为当地民众每月初一、十五进行烧香拜佛活动的场所,“第碑志磨灭不知创自何时,遍寻之,惟存前明庙年号”,可见寸滩观音阁明朝时已存在。阁内观音坐像与两童子像栩栩如生,在昏暗的灯光下更显古朴之意。寺内僧尼也不知此阁究竟何时就有,只知阁内墙壁上多有清朝至今的年代刻字。其中位于内堂观音坐像左侧的石壁上,依稀可看到“清乾隆三十七年岁壬辰桂月”的字迹,乾隆三十七年即为1772年,桂月为八月,由此可见寸滩观音阁至少已有近三百年历史。
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观音阁曾经也面临过拆迁的困境。在观音阁外壁上有两块标示,一为江北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于2008年颁发的“江北区文物保护点”标识。阁内人士介绍,曾有开发商对此标识不认可,于是江北区人民政府又于2011年11月重新颁发“江北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寸滩观音阁”的标识。观音阁才得以保留至今。
连接着寸滩一生的三座桥
寸滩有三座桥:至善桥,寸滩公路大桥(原五唐路),寸滩大桥。
有意思的,寸滩居民都知道镇上有座百年历史的老桥,却不知其真名为至善桥。经过镇上居民的指点,我终于找到这座建于清道光十八年的单孔石桥,它曾是当地群众的交通要道。
至善桥东北面桥头靠近寸滩正街街口。关于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