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女人见短,不堪学道”驳斥
对“女人见短,不堪学道”驳斥
摘 要: 李贽是明末力倡男女平等的先驱者。在《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1]中,李贽通过思辨和实证的方法对当时盛行的“妇人见短,不堪学道”的道学观点进行有力的辩驳,提出女子和男子同样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身体力行,实践自己男女平等的理念。他对妇女问题上的主张至今仍具有借鉴的价值。
关键词: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 李贽 男女平等 理学
妇女问题在文化史上一直是令人瞩目的社会问题。古往今来的很多思想家都试图对其作出探索。然而,由于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观、历史观、文化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妇女一直处于卑贱的地位。不过,尊重妇女、力倡男女平等的例子也不绝史书,明末思想家李贽就是典型代表。
一、传统封建礼教对女子的看法
中国传统文化把对男女性别角色关系的认识寓于乾坤、阴阳等本体论的思想中,形成了乾坤——阴阳——男女关系说。其逻辑前提是天经地义的天尊地卑、阳主阴次,这就是“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礼教形成的理论基础。[2]《周易》奠定了我国传统的性别哲学。“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3]后代学者不断加以阐发:“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阳也,妻阴也。天尊而处上,地卑而处下。日无盈亏,月有圆缺。阳唱而生物,阴和而成物。故妇人专以柔顺为德,不以强辩为美也。”[4]男刚女柔是就男女的生理、心理及性格特征而言的,男尊女卑、男贵女贱是就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而言的,前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差异,后者是社会文化层次上的所谓社会性别差异。后来又形成“男主女从、男外女内、男强女弱”等一系列传统观念。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将人划分为“圣人”、“凡人”、“君子”、“小人”等,认为圣人、君子等天生是“上智”。凡人或小人被划入了天生的“下愚”。孔子又提出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样,女子就被划到了“下愚”的行列。韩非子表述了“三纲”的观点,“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5]《仪礼·丧服·子夏传》中提及,“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6]《周礼·天·官内宰》中提到“四德”,即“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7]“三从四德”这种以男性为主宰的父权制文化压抑着妇女,使其地位越来越低下。封建制在确立男性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剥夺了女性在社会公共领域表现智能的机会,女性被限于家庭四壁之内,其人生价值几乎全部体现在婚姻家庭中,其主要作用是为丈夫传宗接代、以织助耕、料理家务、相夫教子和维系家庭家族稳定等。女性只能做男性的依附,不可具有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不可有家庭以外的诉求。封建伦理思想从形成直到明中叶,夫权不断强化、扩大;与此同时,妇女则不断被封建礼教压在了社会的最底层。宋代理学家继承了前人对女子的看法。如程颢、程颐提出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到了明代,理学家又提出了“妇女见短,不堪学道”的观点。由此可见,在中国,封建儒学对女子的看法一脉相承,对女子是极为贬斥的。在中国伦理学史上,最早对这种极度束缚女子的封建礼教进行猛烈抨击、深入批判的,当数明末进步思想家李贽。
二、李贽对“妇女见短、不堪学道”的驳斥
李贽(1527-1602年),原名载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晚年削发为僧,故又名“颓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思想丰富、学识渊博、著述较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音乐、自然等方面都有论述。他作风正派,洁身自好。其高尚品格为同时代学者所称道。袁中道称赞他“清节凛凛”、“不入季女之室,不登冶童之床”,如此品德“吾辈”未必能做到。正是这样一位学者,以其深邃的目光和极大的同情心,注视着妇女问题,为女子获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和尊重而极力论争。在我国古代思想家中,像李贽这样强烈地关注妇女问题,却为不多见的。李贽的妇女观与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观念背道而驰,因此,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最敏感、最进步、闪耀着新时代火花的思想家”[8]被视为“异端”,最终入狱而死。
在李贽生活的时代,程朱理学极力宣扬压迫和歧视妇女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企图把妇女禁锢在封建道德规范里。“妇人见短,不堪学道”是当时盛行的一个道学观点。认为妇女目光浅,见识短,没有资格读书讲学。李贽对这种道学观点进行了有力的驳斥。在《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一文中,李贽一针见血、开篇立论地指出女子短见的原因:“谓妇人见短,不堪学道。诚然哉!诚然哉!夫妇人不出阃城,而男子则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见有长短,不待言也。”接着,李贽分析了何谓“长”和“短”:“但所谓短见者,谓所见不出闺阁之间;而远见者则深察乎昭旷之原也。短见者只见得百年之内,或近而子孙,又近而一身而已;远见则超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