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2年发现人口腔细菌新种属简介.docVIP

2009—2012年发现人口腔细菌新种属简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2012年发现人口腔细菌新种属简介

2009—2012年发现人口腔细菌新种属简介   [摘要] 细菌是人口腔微生物的优势种群,不断有新的种属被发现和命名。本文介绍2009—2012年从人口腔分离的5个新菌属和16个新菌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关键词] 新菌属; 新菌种; 人口腔   [中图分类号] R 780.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2.026   细菌是人口腔内微生物的优势种群,与口腔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随着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人口腔内不断有新的细菌种属被发现和命名,其在微生物系统内的分类位置也会发生变动。了解这些新的种属有助于全面了解口腔微生物的分类现状,对口腔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新的细菌种属被发现后,在《国际微生物分类进化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上发表后才能被业界认可,本文即介绍2009—2012年发表在该期刊上,从人口腔分离的5个新菌属和16个新菌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1 新菌属   1.1 锥形杆菌属(Pyramidobacter)(Downes,et al.   2009)[1]   命名:因在培养基上形成锥形样菌落而得名。   特性:革兰阴性杆菌,专性厌氧、无芽胞、无动力;蛋白胨-酵母提取物-葡萄糖(peptone yeast ex-tract glucose,PYG)肉汤培养物的主要终末代谢产物是乙酸、少量的异戊酸和痕迹量到少量的丙酸、异丁酸、琥珀酸、苯乙酸。   模式种:鱼腥味锥形杆菌(Pyramidobacter pisco-lens),DNA的G+C摩尔分数为59%,分离自人的口腔。   1.2 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Downes,et al.   2012)[2]   命名:因与普雷沃菌有相似性而被命名为拟普雷沃菌属。   特性:革兰阴性杆菌,专性厌氧、无芽胞、无动力;发酵碳水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是乙酸和琥珀酸。   模式种:坦纳拟普雷沃菌(Alloprevotella tanne-rae),DNA的G+C摩尔分数为45%~47%,分离自人的口腔。   1.3 依赖杆菌属(Fretibacterium)(Vartoukian,et al.   2012)[3]   命名:因其良好的生长需要依靠助生菌,如具核梭杆菌,故被命名为依赖杆菌属。   特性:革兰阴性弯曲杆菌,专性厌氧、有动力;PYG肉汤培养物的主要终末代谢产物是乙酸和中等量的丙酸。   模式种:苛求依赖杆???(Fretibacterium fastidio-sum),DNA的G+C摩尔分数为63%。   1.4 毛绒厌氧杆菌属(Lachnoanaerobaculum)(Hed-   berg,et al. 2012)[4]   命名:因专性厌氧且在培养基上形成毛绒样菌落而被命名为毛绒厌氧杆菌属。   特性:专性厌氧的芽胞杆菌,革兰染色阳性,但   易脱色而成革兰染色阴性;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外形为可变的斑点和扩散状,边缘为啮蚀状或须根状;在PYG肉汤培养物的主要终末代谢产物是乙酸和丁酸。   模式种:于默奥毛绒厌氧杆菌(Lachnoanaero-   baculum umeaense),菌种号为CCUG 58757T(DSM 23576T),DNA的G+C摩尔分数为35%~38%,分离自人的口腔、小肠、血和羊水。   1.5 口腔杆菌属(Stomatobaculum)(Sizova,et al.   2012)[5]   命名:因最初的分离处为口腔而得名口腔杆菌属,属毛螺菌科(family Lachnospiraceae)。   特性:革兰阳性长杆菌,严格厌氧、无动力、无芽胞;菌细胞大小为(0.5~0.8) μm×(4~40) μm,弯曲的丝状体可长达200 μm;主要的终末代谢产物是丁酸、乳酸、异戊酸和乙酸。   模式种:长口腔杆菌(Stomatobaculum longum)。   2 新菌种   2.1 鱼腥味锥形杆菌(Pyramidobacter piscolens)(Dow-   nes,et al. 2009)[1]   命名:因培养物有特别的鱼腥味而得名。   特性:革兰阴性杆菌,专性厌氧、无芽胞、无动力;菌细胞大小为(0.7~0.8) μm×(0.8~2.2) μm;在苛求厌氧琼脂(fastidious anaerobe agar,FAA)中厌氧培养7 d后,形成有明显的鱼腥味的锥体状菌落。   模式株:W5455T(DSM 21147T,CCUG 55836T),DNA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