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军医不凡人生路.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十年军医不凡人生路

三十年军医不凡人生路   眼前的这位军人,个子不高,俊秀的脸庞透着沉稳和刚毅。他是土生土长的玉林人,十八岁入伍,曾扎根边境十八年,现在已经是一名有着三十年部队从医生涯的上校。他是玉林军分区干休所所长,大家都习惯称他“邓医生”。   认识邓医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单位和部队开展“共建”活动,于是,我们有了接触部队和军人的机会,知道了这位军医的感人故事——   “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邓医生1984年毕业于广州军医大学后,被分配到到广西边防某团一个基层连队,在这个中越接壤的偏僻营地,他开始了自己的从医之旅。从基层连队医生,到团卫生队长,邓医生在边防一干就是十八年。这十八年里,他没有一丝抱怨,没有一丝退缩,默默地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边防和驻地人民。   80年代边防连队的生活艰苦,超出一般人想象。通往外界的,是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没有自来水,做饭要到河边去挑水,洗澡就直奔河里,冬天河水冻得刺骨,他和战友们就边洗边使劲吼歌……还有几次到前线去执行任务,在山洞里一住就是近十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邓医生幽默的说,“我们那时候过的是纯天然绿色低碳生活”。后来到了团部,条件好了些,但是部队离县城还有一段距离,也都是泥路。边防不仅条件差,任务重,生活也枯燥,有朋友问过他,怎么能在那种地方一呆就十几年的?他说,那是因为他的信仰,那时心里只想着军民,他把为边防官兵和群众带去健康,当成了自己收获快乐的源泉。   在连队卫生室,他负责100多名官兵的健康;到了团里担任卫生队长,负责的是1000多官兵的健康。官兵的身体就是革命的本钱,他们的生命就是部队的战斗力,邓医生用铁肩担道义的执着担负起军医职责。他耐心地给受伤的士兵包扎过,给打吊瓶的战友喂过饭菜,给从战场上回来拖着一副疲惫身子的英雄揉过肩、撮过背,给新来的年轻士兵嘘过寒、问过暖……在边防驻地之外,还义务帮助当地的村民诊断看病。这些平凡的点点滴滴,赢得了广大官兵和边区群众的尊重和赞扬。他曾救治过那些在边境线上被地雷炸伤的牛羊等牲畜,这???在别人看来无法理解,一名军医还要给牲畜看病,但他却说:“对百姓而言,这些牲畜就是他们最珍贵的家庭财产,能够用双手帮助百姓保护财产安全,是我作为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边防条件艰苦,环境相对闭塞,部队里都是清一色的“和尚”。邓医生有几次回家探亲,亲友给他介绍对象,女方一听说他在边防,就没有了下文。用他自己的话说,“城里的姑娘都有种优越感,谁会看得上一个在边陲小镇服役的傻大兵”?做母亲的心疼孩子,在一边偷偷抹泪。他34岁那年,终于遇上生命里那个对的人,妻子对他的事业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邓医生说,他最愧对的是妻女俩,女儿出生后他回家的时间也不多,孩子不到两岁就送到幼儿园,等他回来玉林工作的时候已经读大班了。而妻子一个女人家,要工作还要独自照顾幼小的孩子,其中的辛苦无以言述。可是,他说他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边防官兵和群众更需要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用在最需要你的地方,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医生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没有过硬的技术如何救死扶伤?”   在部队从医的这么多年里,他没有忘记专业知识的学习,工作之余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努力提升技术水平。他说,“我们当医生的,面对的都是鲜活的生命,没有过硬的技术,如何救死扶伤”?当医生的没有窍门,唯有勤奋。他一头扎进书堆里,他不放过每一个出去学习进修的机会。以致从边防调回玉林的时候,和他的人一块回来的,除了衣服被子,就是一大箱子的专业书籍和笔记。   一名中年男子患胃病20多年,看了不少医生,花了不少费用,都没有康复。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找到了邓医生。治疗一周后,那位男子的胃病明显好转,再坚持一个疗程后,居然彻底好了,而且没有花多少钱。这名男子特地跑到部队,送来了一面锦旗。一名士兵从训练场上下来后,腰背胀痛,高烧不退,卫生队里的十几个医生都下不了诊断。外出回来的邓医生知道后,详细地询问了病情,分析判断是急性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当机立断将士兵送往县医院马上进行了手术。县医院的医生说,幸亏送来的及时,再迟来一步,这位老弟可能就凶多吉少了。一年春节,他接到附近邻居的求救,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一名煤气中毒昏迷不醒的患者抢救过来……他凭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快速的反应,在一次次面临紧急和特殊情况的时候,能游刃有余的应对,显示出了过硬的本领。   十八载的边防军旅从医生涯,邓医生在当地群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大家认为他不仅心肠好,医术也很好。有人说:“邓医生治不好的病,在我们这儿也找不到更好的医生了。”在他从边防回到玉林的十余年时间里,还有很多群众惦念着他,甚至有人不远千里来到玉林找他看病。   “无私奉献,是军人应有的道德情操”   没有感天动地,没有轰轰烈烈,邓医生用自己最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