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历史人民版选修4 专题一一千秋功过秦始皇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VIP

2016-2017历史人民版选修4 专题一一千秋功过秦始皇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历史人民版选修4 专题一一千秋功过秦始皇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永恒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 C.秦朝修筑长城 D.秦朝在“西南夷”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解析:选A。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故A项最符合题意。 2.秦王嬴政即位时,秦国已在东方设置了不少重要的郡,建立起了向东部地区进行扩张的阵地。其中,管辖今山西东南部以长治为中心的地区的是(  ) A.三川郡       B.上党郡 C.南阳郡 D.河东郡 解析:选B。上党,至今仍是山西省的重要地区。秦国时,上党郡负责管辖今山西东南部以长治为中心的地区。 3.“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 解析:选B。关键句“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帝地位独尊、权力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而材料只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地位独尊的特点,并未体现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家天下的特点,故选B项。 4.孙伯南在《中国监察制度的研究》中认为,“唯秦代以前之御史系掌政事,而非监察之职”。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秦代以前没有御史一职 B.只有秦代存在御史一职 C.秦代以前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D.秦代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解析:选C。题干材料显示,秦代以前的御史只掌管政事,没有监察职能,其监察职能从秦代开始才有,故选C项。A、B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也不符合史实,皆排除;D项说法错误,秦代御史拥有监察职能,排除。 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指篡政的乱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淳于越这一言论的意图是(  ) A.普遍推行郡县制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恢复宗法分封制 D.用权术驾驭大臣 解析:选C。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淳于越认为由于“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殷周才会统治“千余岁”,而秦始皇的“子弟为匹夫”,“无辅拂”,一旦乱臣篡政,则没有救皇帝之人。由此可见,淳于越主张恢复宗法分封制,故排除A项,选C项。 6.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解析:选C。材料描述的是郡县制,在这种制度下,地方官员主要是负责地方行政事务,不需要定期朝觐皇帝、监督百官,也没有世袭权,故C项正确。 7.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3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 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 解析:选B。公元前233年秦还没有统一全国,更没有征服百越地区,所以秦半两钱不能在这个地区流通。 8.观察下图,导致相关起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地兼并盛行 B.分封制度被破坏 C.统治者推行暴政 D.兵役负担沉重 解析:选C。秦统治者信奉法家思想,实行暴政,兵役、徭役沉重,法律严酷,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最终酿成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统治者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发生的根本原因。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记》 材料2:秦术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 ——(唐)司空图《铭秦坑》 材料3: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请回答: (1)简要分析上述材料对“焚书坑儒”的基本态度。其中哪些材料的观点基本相同? (2)材料2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正确? 解析:本题围绕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一历史事件命题,考查了人们对历史事件的不同看法。第(1)问要先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找出其观点,然后判断哪些材料观点相同;第(2)问先找出材料2的观点,然后进行判断。 答案:(1)材料1认为“焚书”是战国以来言论、思想过度自由的必然结果,不应过分谴责秦始皇,只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