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题强化训练 训练23 Word版含答案.docVIP

2018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题强化训练 训练23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题强化训练 训练23 Word版含答案

训练2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2017·安徽合肥二模,46) 材料 李清照,以词著世,被称为南宋婉约派宗主。她前期的词,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作品,多写自然风光景物和个人的离愁,同时,较大胆地流露出自己对美好爱情生活的渴望。南渡以后,李清照作品有较明显变化。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兄薄殷用”(《咏史》)。诗句用咏历史人物斥责了当时“伪楚”政权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政策。在《打马图经》及“序”中,还提出了秣马厉兵,恢复中原的主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李清照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清照前期词作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答案 (1)特点:前期: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冲击传统伦理规范;后期:关注社会现实,体现爱国忧国气节。 (2)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词易于表达情感;李清照个人的家境。 解析 (1)根据材料中“她前期的词,多写自然风光景物和个人的离愁,同时,较大胆地流露出自己对美好爱情生活的渴望”得出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冲击传统伦理规范,根据材料中“南渡以后,李清照作品有较明显变化。诗句用咏历史人物斥责了当时‘伪楚’政权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政策。在《打马图经》及‘序’中,还提出了秣马厉兵,恢复中原的主张”得出关注社会现实,忧国忧民的思想。 (2)一方面要结合宋代的社会发展,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社会政治方面,局部统一,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文学本身的发展,词易于表达情感,另一方面要结合李清照个人生活经历进行分析。 2.(2017·四川自贡二模,46) 材料 梁漱溟(1893~1988),近代著名思想家,现代新儒家创始人之一。出身于中国传统官宦之家、诗书礼乐之家。其人生思想前后分为三期:“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 (1907~1912)——“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1912~1921)——“中国的儒家思想”(1921年以后)。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与重建等做出了突出贡献。 1921年正值中西文化论战正酣之时,其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他问出在西洋文化强大的冲击之下,中国文化出路何在?他本人不赞同国粹派顽固守旧的文化观,也不赞同全盘西化派一概否定传统文化及全盘照搬西方文化的主张,也不赞同中西文化相互调和的论调,认为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他提出要首先全盘西化(短期目标,以民主和科学的西化为核心),然后再重新拿出中国文化(中长期目标)。该书出版引发新一轮的中西文化争论。 ——摘编自孙凯《梁漱溟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漱溟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2)中国思想界讨论“中西文化竞争”时,“梁漱溟之问”引发思考。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答案 (1)态度:先全盘西化,再重建中国文化。 评价:梁漱溟的主张是身处时代变局中的资产阶级力图将西方思想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改造中国的可贵探索;也反映中国知识分子自觉担当救国责任的爱国情怀;是面对思想界混乱,对中西文明的反思,有利于儒家文化的批判继承。 (2)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思想;民国初年文化氛围宽松,各种救国思想传入;一战使人们对西方文化产生怀疑,引发思想界反思;思想界展开中西文化论战。(答3点即可得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态度,据材料“他提出要首先全盘西化(短期目标,以民主和科学的西化为核心),然后再重新拿出中国文化(中长期目标)”可知先全盘西化,再重建中国文化;第二小问评价,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思考。 (2)据材料“1921年正值中西文化论战正酣之时”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需从内外两个方面思考,外部一战使人们对西方文化产生怀疑,引发思想界反思,内部五四新文化运动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思想,民国初年文化氛围宽松,各种救国思想传入,思想界展开中西文化论战。 3.(2017·河南高考考前预测,45) 材料 梁启超1902年发表于《新民丛报》上的《新史学》,开“史学革命”之先声。文中,梁启超批判中国旧史学有“四蔽”(“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难以激起国民爱国之心,不能应对世界大局,“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因此,应进行史学革命。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他认为“以生人本位的历史代死人本位的历史,实史界改造一要义也。”他还罗列了中国历史要研究的重要项目,诸如“中华民族是否中国之原住民?抑移住民?”“中华民族由几许民族混合而成?其混合醇化之迹何如?”等,提出研究者要尽量摒弃主观偏见,对历史进行客观的研究。梁启超还抛弃了旧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