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08考试重点
在西方,“”(MORALE)一词引申的意思是规范和行为品质
在调节时效上,道德比法律具有自觉性和事前性的特点,正确地反映了道德与法律的差别。
活动内在准则:
审慎
勤勉:善始善终,不虎头蛇尾,是勤勉的具体体现。
“慎独”内涵要求:无人监督,仍行道德之事。
文化素养从业人员自主培养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
当代经济学家把地球上的资源划分:
资本资源
信息资源
人力资源
二、效用最大化
1、个人追求的目标---效用最大化
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企业追求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流年”是企业生存的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利润最大化的含义就是: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差额是负值,则越小越好。
利润最大化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基本手段。
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则。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运动,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从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
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这与市场相比具有显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是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①劳参率(重点掌握)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量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比率。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
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
②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理解)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重点掌握,P6)
供给无弹性 Es=0
供给有无限弹性 Es=∞
单位供给弹性 Es=1
供给富有弹性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s1
③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理解,P6)
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
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
老年人口劳动率下降。
25~55岁男性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程度,没有什么变化。
④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前题
一级劳动力
二级劳动力(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更大一些)
悲观性劳动力效应更强一些
经济周期: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两种假说:
附加劳动力假说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二、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指企业在一定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特点:
第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社会消费需求→生产需求→劳动力需求
第二:劳动力需求和工资率食反向联系(前提)
劳动力需求弹性(重点掌握)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设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D/D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根据定义其公式为:
Ed=△D/D÷△W/W
①需求无弹性,即Ed=0
②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趋向于无穷大
③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④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⑤需求缺乏弹性,即Ed1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边际生产递减规律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三阶段(P10,理解)
企业以人均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投入量a点最佳;
以总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投入量b点最佳;
以利润最大为目标,则不确定(取决于产品价格与生产费用);
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识记)
MRP=VMP=MP*P=MC=W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1、劳动力市场
广义和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劳动力所有者个体和企业。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
2、劳动力市场的性质(了解)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
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
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工资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
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公共体育课课程排舞选项教学大纲.pdf VIP
- 不发火施工方案.pdf VIP
-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语法知识讲解和练习(2025秋).doc VIP
- 新教材高中物理 期末综合检测(A、B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df VIP
- 2025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Home Sweet课文讲解学案.docx VIP
- 2024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检测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2024新化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期末把关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VIP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全册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docx VIP
-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