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声现象 章节复习 * * 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 声音的传播 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 声音的特性 响度——声音的大小——振幅和远近 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 音色——声音的品质——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4. 噪声 定义:物理定义;环保定义 来源 控制: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5. 声的利用 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声呐/B超 传递能量:清洗精密机械/除去人体内的胆结石 一 、编织网络,巩固基础 1.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只有振动才会发声。当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也就停止。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二、掌握重难,提高效率 (一)、声音旅行的三部曲 2. 声音的传播 固体、液体、气体物质都能够传播声音。没有这些介质,声音就不能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比如:“隔墙有耳”说的就是固体可以传声,图中听石头在水中的撞击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①. 人耳感知声音的一般途径:当声音传入耳朵时,引起鼓膜的振动,经听小骨的传,由耳蜗转变为神经信号,由听觉神经传入大脑形成听觉。 ②.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等固体介质也能把声波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③. 双耳效应:人的听觉具有分辨声音空间方位的本领。由于声源离开人的左右耳距离不同,造成双耳听到的声音在时间、强度及音色上有差异,人耳正是利用这种差异来判断声源的方位,这种现象被称为“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才有听觉的立体感。 骨传导技术的特点就是通过振动头骨将声音传导给听觉神经,这样即使在非常嘈杂的地方接听手机,也可以非常清楚的听到对方的声音。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程度,与物体振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震耳欲聋”指的都是响度; (2)音调是指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发声体振动快,声音的频率就高,音调也越高;反之,振动慢,声音的频率就低,音调也就低。男低音、女高音中的“低”、“高”指的就是音调;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音量控制器 女高音为男低音伴唱 (二)、声音的三种特性 (1)乐音与噪声的区别:乐声是由物体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它往往能陶冶人的性情,令人心情舒畅;噪声则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另外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比如,在中考期间,考场周边有“禁鸣喇叭、缓行,谢谢合作的”提示牌,其中“禁鸣喇叭”的提示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三)、防止噪声的三种途径 2. 超声波: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 (四)、声的三种利用 1. 声音: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通常人们会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3. 次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监测与控制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用来预测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地震 台风 核爆炸 三 、方法在我心 1.转换法:声源的振动难以观察,可通过实验转换为鼓面纸屑的跳动,水花的飞溅等易观察到的现象。2.类比法: 3.比较法 4.控制变量法: 四、赏析典题 明确考点 典例剖析1 五.一”节学校举行了盛大的红歌比赛。下面有关说法不对的是( ) A. 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纸盘的振动产生的 B. 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C. 我们能听到幕后是小红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D. 我们的欢呼声掌声尖叫声对周边居民不属于噪声 思路点拨:扬声器能够发声是通过纸盘振动而产生的;发出声音后通过空气传到听众的耳朵中;人能够根据音色辨别谁的歌声;欢呼声掌声尖叫声对周围人们的工作、学习、休息等造成了干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属于噪声。 D 典例剖析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简谱中,“2”音比“5”音的音调低 B.用力敲打鼓面,鼓面的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C.在渔船上安装声呐设备,利用超声波来探测鱼群 D.用棉花团堵住耳道,就听不清外界的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棉花中传播 思路点拨:音调反映了声音的高低;响度反映了声音的大小,其大小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5节有机含氮化合物1.ppt
- 第八节 第2讲 烃.ppt
- 第四节 卤代烷.ppt
- 第六篇、二次型.ppt
- 第六章 沉淀与膜分离技术.ppt
- 第四篇 主族金属化学.ppt
- 第八章 成分分析和物性检测.ppt
- 第四篇动态数列.ppt
- 第二讲_半导体二极管与其电路.ppt
- 第二节 无机元素.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最近下载
- 课题申报书:美育浸润一体化共建行动研究.docx VIP
-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研究综述:国际进展与热点议题.pdf VIP
- 课题申报参考:“浸润”指向下湖北省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研究.docx VIP
- (二模)202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地理试卷(含答案).docx
- 网约车商业计划书.docx VIP
- DB11_T 455-2021 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pdf
- 网约车商业计划书.docx VIP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pptx VIP
- 【2019年整理】新HSK考试4级试题样卷听力材料及答案.doc VIP
- 省级优秀课件大象版小学心理健康六年级《我的情绪我做主》.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