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版)《邓稼先》教学设计3.docVIP

(2017年春季版)《邓稼先》教学设计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春季版)《邓稼先》教学设计3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通过深入阅读,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人物对于故事发表的看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三、初读课文 1、字音: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鞠jū躬尽瘁cuì 2、词语: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四、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五、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选择课文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感兴趣的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2、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3、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请四名同学分读课文的四个部分。 二、整体感知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二部分第六、七、八小节; 第三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四部分。 三、研读欣赏 1、以第二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1)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二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二部分第六、七、八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2)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4)默读,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2、朗读这部分课文。 四、质疑问难 1、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2、朗读《吊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