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类药物研究的新进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糖类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多糖类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多糖是机体主要供能物质,其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多糖功能,多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多糖药物等几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多糖;多糖类药物 多糖药物的发展 多糖链是生命科学中除肽链、核苷酸链之外具有重大意义的第三链,它比肽链和核苷酸链含有更多的生物信息,被认为生命奥秘中的第三里程碑。多糖链研究作为后基因组时代异军突起的课题已经纳入前沿研究,用以开发新药和再生医疗工程开始进入了应用产业拓展阶段,已经形成研究网络,积极推进。美国以国家卫生研究院为中心,21世纪首个五年计划投入4400万美元着手此项研究。欧洲一些国家和日本也已作为重点攻关项目开始这一领域的探索,力争在生命科学领域抢立新功。 多糖是由10个以上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2~9个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称作寡糖。由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称作均多糖,由两种以上单糖组成的多糖称作杂多糖 引。多糖在自然界分布极广,高等植物、藻类、菌类及动物体内均有存在,是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 抗病毒多糖的种类 多糖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具有多种活性。抗病毒多糖按其 来源可分为动物多糖、植物多糖、微生物多糖和海藻多糖。 1.1 动物多糖 动物多糖来自动物结缔组织基质和细胞问质,可以说是脊椎动物组织胞外空间的特征组分。如肝素是内源的抗凝血物质,Nahmias报道肝素有抑制单纯疱疹病毒(HSV)的作用[21;硫酸软骨素能通过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的合胞体形成来抑制病毒[31。 1.2 植物多糖 植物多糖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皮、种子和花。近年我国对中草药多糖的活性研究有了较大进展, 中药多糖更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且毒副作用小,愈来愈引起国内外药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们的兴趣,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抑制乙肝血清标志物HBeAg的作用 ;在对 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无毒性的浓度下,黄精多糖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Stoker株、2型333株和Sav株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61。 1-3 微生物多糖 微生物多糖主要来源于细菌和真菌,可以从菌体或培养液中提取。由于微生物容易培养,提取的多糖含杂质较少,并可以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大量生产,是多糖获得的优良途径。如灰树花多糖 、灵芝多糖嘲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 1.4 海藻多糖 海藻多糖是一类海藻提取物,有着多种多样的应用价值,琼脂、卡拉胶、褐藻酸盐在工业上已被长期使用。海洋硫酸多糖普遍具有抗病毒活性。Gerber~首次报道,从胶质石花菜中提取的呈高度硫酸化的海藻多糖能保护雏鸡胚胎抵抗流感病毒B和腮腺炎病毒的侵袭。另有研究发现,约900种蓝绿藻中2%的品种可抑制HIV和鸡骨髓母细胞病毒的反转录酶活性㈣。 多糖药物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口 : 1. 抗粘附药物(Antiadhesive drugs) 寡糖药物中最引人注目,最有发展前途的,当首推以全新概念设计的各种“抗粘附”类的寡 糖药物,其机理很简单:正常人细胞表面的寡糖,能够被入侵的病原体表面的糖蛋白所识别,继 而发生粘附作用,引起细胞感染,我们称这种蛋白为粘附分子,而把与该蛋白能相互识别,且发 生粘附作用的细胞表面的寡糖称之为配体,如果我们引入一种与细胞表面寡糖结构相同或类 似的游离寡糖,该游离寡糖也能作为配体与病原体上的粘附蛋白结合。由于游离寡糖占据了粘 附蛋白上的结合部位,就避免了病原体上的蛋白与正常细胞表面寡糖的粘附,自然也就避免了 由于这种粘附而引起的细胞感染。而病原体的粘附蛋白与游离寡糖结合后,将被人体正常的清 除异物的机制排出体外,达到防止感染的效果。美国Neose公司正在研究用抗粘附药物对付 幽门螺旋杆菌,用以防治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2 Sialyl Lewis (Sialyl Le )及其类似物 Sialyl Le (图2)及其类似物是另一类令人嘱目的寡糖类药物。Sialyl Le 是一个四糖,其 结构为NeuAc—a2—3一Gal—p1 4一[Fuco(al一3一)GluNAc],它是存在手白细胞表面的一种四糖片 断。当组织发炎或受到损害的时候,内皮细胞受细胞激动素(Cytokines)刺激产生一种粘附蛋 白E—Selectin(也称ELAM 1,Endothelial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