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和行动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案例和行动教育

教学案例与行动教育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周 卫 研究员 2005年5月 案例研究的适用范围 案例研究是实证研究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⒈问题要与当前在课堂真实环境中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有关(对历史事件可用历史法对教师专业成长史做补充研究); ⒉我们对此类问题几乎不能控制(能控制的可采用实验法); ⒊研究的是“怎样”和“为什么”等探究性的问题(如涉及“多少”和“多大程度”等定量问题可采用调查法、问卷法,为获得更多证据还可用访谈法、观察法做补充)。 ——香港大学 徐碧美 对案例研究的质疑 ⒈案例研究对可收集的数据做主观诠释,缺乏严谨性? 案例研究需要依据某种理论框架或假设去收集数据,否则会视而不见;但又要保持开放灵活的态度,根据事实调整原有框架。 ⒉案例研究不能为科学推论提供基础? 案例研究与实验研究同样能推论到理论假设,但它是分析性的,而不是统计性的,不能以偏盖全,推及全体和一般。 ⒊案例研究耗时长,数据太多,难以处理? 在复杂情景面前要求研究者紧紧地围绕着研究目的和问题,收集数据,及时进行记录、分类和三角互证,比较不同来源信息,能否相互证实。 研究教学案例的价值 一.分享教师实践的智慧 ●优秀教师的实践智慧通过案例来传递; ●全校同伴的经验,通过案例来分享; ●教师、专家“实践共同体”以案例为载体对话与交流。 二.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学相长的阶梯 ●教学案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了在典型情境中应对的策略、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 三.从案例研究中发展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案例研究是教师研究特有的话语系统; ●案例研究是教师实践反思的最好形式,教师正是从案例中感悟理念,学会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案例]“水雷”揭秘与金属钠 —基于真实情境进行“问题解决”教学的一次尝试 一.问题的提出(真实问题学科化,学科问题生活化) 中学化学内容五大模块: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 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的呈现顺序;该元素(或物质)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教学程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从抽象到具体。 问题:重化学性质,轻物理性质;重性质,轻结构;重物质性质,轻现实应用:“碎、散、多、繁” 第一轮教学实践:对真实情境 预设讨论框架 提供网上信息:炸起千层浪,珠江“水雷”谜团待解(2002-7-9,广州日报大洋网),七个白色金属桶,飘在水面,冒起白烟,黄色火苗,爆炸巨响,剧烈灼痛。 问题讨论: 1。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 2。为什么会发生爆炸? 3。如何防止爆炸? 4。事故的启示是什么? 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二轮教学设计——在真实情境中生成问题并引发讨论 猜测——推理——排除与实验验证——质疑与答辩——思考与练习 使手灼疼—强酸、强碱或强腐蚀性; 遇水爆炸—物质活泼,生成物爆炸; 亮黄色火苗——含有钠元素; 白色物质遇水冒泡—易被氧化,可能是碱金属,还原性极高。 钠的化合物—氢化钠?(密度比水大,不可能漂浮) 钠金属(与水反应“浮、游、熔、红” 四种现象,比水轻)。 课后反思:变化与困惑 前后的变化: 1。由教师预设控制的填空式问答,转向由学生经验出发的种种联想、猜测、推理、验证。 2。教师由知识传授的权威,变成与学生平等学习的合作伙伴。 3。学生在相互质疑、答辩、发散性探究、聚焦式思考、不同意见的争论、比较中学会学习。 4。教师更加珍惜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发对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思考。 教师的困惑 : 课堂变得开放多元,难以控制,要求教师悉心聆听,因势利导。 例:桶里金属钠如何保存?加热成气态,和惰性气体一起充入,用的时候再恢复成固体。 结论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引导探究,学生提问,挑战教师,出乎意外。 例:推测爆炸物;强腐蚀性物质、钠元素、碱金属、强还原性物质、氢化钠。 “必须在不同观点中保持中立,以‘不推销自己的 观点’作为自己的责任”(斯登豪斯),如何引导讨论,聚焦主题。 学生喜欢这种课,如何面对考试的压力,统一的进度?学生建议:学完一章,开放一次。 请多指教,多联系! 200032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 卫 电话:021----电子信箱: Zhou_wei 23 @ 实物操作 表象操作 符号操作 分豆子 脑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