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地质灾害计要点讲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坡地质灾害计要点讲座

地基系数 抗滑桩按受弯构件设计。 抗滑桩受荷段桩身内力应根据滑坡推力和阻力计算,嵌固段桩身内力根据滑面处的弯矩和剪力按地基弹性的抗力地基系数(K)概念计算,简化式为: 式中:m—地基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比例系数; n—随岩土类别变化的常数,如0、0.5、1??; y—嵌固段距滑带深度(m); y0—与岩土类别有关的常数(m)。 地基系数与滑床岩体性质相关,可概括为下列情况: (1)K 法。地基系数为常数K,即n=O。滑床为较完整的岩质和硬粘土层。 (2)m 法。地基系数随深度呈线性增加,即n=1。一般地,简化为K=my。滑 床为硬塑~半坚硬的砂粘土、碎石土或风化破碎成土状的软质岩层。 (3)当0<n<l时,K 值随深度为外凸的抛物线,按这种规律变化的计算方法通 常称为“C”法;当n>l时,K 值随深度为内凸的抛物线变化。 第三种情况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抗滑桩地基系数的确定可简化为K 法和m 法 两种情况。 抗滑桩稳定性 抗滑桩嵌固段桩底支承根据滑床岩土体结构及强度,可采用自由端、铰支端或固定端。 抗滑桩的稳定性与嵌固段长度、桩间距、桩截面宽度,以及滑床岩土体强度有关,可用围岩允许侧压力公式判定: (1)较完整岩体、硬质粘土岩等 σmax ≤ρ1× R 式中: σmax—嵌固段围岩最大侧向压力值(kPa); ρ1—折减系数,取决于岩土体裂隙、风化及软化程度,沿水平方向的差异性等,一般为0.1~0.5; R—岩石单轴抗压极限强度(kPa)。 (2)一般土体或严重风化破碎岩层 σmax ≤ρ2×(σp- σa) 式中: ρ2—折减系数,取决于土体结构特征和力学强度参数的精度,宜取值为0.5~ 1.0 σp—桩前岩土体作用于桩身的被动土压应力(kPa): σa—桩后岩土体作用于桩身的主动土压应力(kPa)。 抗滑桩刚性判断 (1)按“K”法计算,即地基系数为常数时, 当βh2≤1.0,属刚性桩; 当βh2>1.0,属弹性桩。 其中:β为桩的变形系数(m-1),其值为: 式中: K—地基系数(kN/m3) BP—桩正面计算宽度(m),矩形桩BP=B+1,圆形桩BP=0.9(B+1) E—桩弹模(kPa); I—桩截面惯性矩(m4)。 (2)按“m”法计算,即地基系数为三角形分布时, 当ah2≤2.5,属刚性桩;ah2>2.5,属弹性桩。 其中a—桩的变形系数,(m-1),其值为: 式中: m—地基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比例系数(kN/m3)。 抗滑桩纵向配筋 当采用直径d≤25的Ⅱ级螺纹钢时,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系数ζb=0.544;当采用直径d=28~40的Ⅱ级螺纹钢时,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系数ζb=0.566。as、ζ、γs 计算系数由下式给定: 式中: As—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mm2); M—抗滑桩设计弯矩(N·mm); fy—受拉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fcm—砼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h0—抗滑桩截面有效高度(mm); b—抗滑桩截面宽度(mm); K1—抗滑桩受弯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取1.05。 抗滑桩箍筋配筋 矩形抗滑桩应进行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以确定箍筋的配置。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V—抗滑桩设计剪力(N); Vcs—抗滑桩斜截面上砼和箍筋受剪承载力(N); fc—砼轴心抗压设计强度值(N/mm2); fyv—箍筋抗拉设计强度设计值(N/mm2),取值不大于310N/mm2; h0—抗滑桩截面有效高度(mm); b—抗滑桩截面宽度(mm); Asv—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的全部截面面积(mm2); S—抗滑桩箍筋间距(mm); K2—抗滑桩斜截面受剪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取1.10。 抗滑桩构造 保护环境,桩顶宜埋置于地面以下0.5m,但应保证滑坡体不越过桩顶。当有特殊要求时,如作为建筑物基础等,桩顶可高于地面。 桩身混凝土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当施工许可时,也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宜C20、C25或C30。地下水或环境土有侵蚀性时,水泥应按有关规定选用。 抗滑桩构造 纵向受拉钢筋直径应大于16mm。净距应在120~250mm 之间。如用束筋时,每束不宜多于3根。如配置单排钢筋有困难时,可设置两排或三排,排距宜控制在120~200mm 之内。钢筋笼的混凝土保护层应大于50mm。 纵向受拉钢筋的截断点应在按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 抗滑桩构造 桩内不宜配置弯起钢筋,可采用调整箍筋的直径、间距和桩身截面尺寸等措施,以满足斜截面的抗剪强度。 箍筋宜采用封闭式。肢数不宜多于3肢,其直径在10~16mm 之间,间距应小于500mm。 抗滑桩构造 钢筋应采用焊接、螺纹或冷挤压连接。接头类型以对焊、帮条焊和搭接焊为主。当受条件限制,必须在孔内制作时,纵向受力钢筋应以对焊或螺纹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