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讲义 妙境天成卓绝千古——谈谈唐诗宋词中的意象.docVIP

高考语文复习讲义 妙境天成卓绝千古——谈谈唐诗宋词中的意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复习讲义 妙境天成卓绝千古——谈谈唐诗宋词中的意象

妙境天成,卓绝千古——谈谈唐诗宋词中的意象 北京四中 连中国 一、柳 (一)送别柳罗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堤上柳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折杨柳施肩吾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江边柳》则别出新意: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二)“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表达陶潜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三)伤感 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出名,是流传最广关于“柳”的 诗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 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花如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 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 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 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 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 尽愁思。 温庭筠《更漏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里的寂寞,哪是梧桐的寂寞,分明是诗人自己的寂寞。 、清高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代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