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十二章 羧酸 基本要求 (1)、掌握羧酸的结构、化学性质和制法 (2)、理解并判断取代羧酸的酸性强弱 (3)、了解二元酸及取代酸的特性 (4)、了解重要的羧酸的性质和用途 第一节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一、羧酸的分类 羧酸 羧基数目 一元羧酸 二元羧酸 多元羧酸 羧基所连 碳骨架不同 脂肪族羧酸 脂环族羧酸 芳香族羧酸 杂环族羧酸 二、羧酸的命名 由它的来源命名:甲酸、乙酸 羧酸的系统命名: 1.含羧基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根据主链上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酸; 2.编号从羧基开始;其他与醛的同 3.芳香族羧酸可以作为脂肪酸的芳基取代物命名 4.羧酸常用希腊字母来标名位次,即与羧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为α,其余位次为β、γ…,距羧基最远的为ω位。 Δ表示烯键的位次,把双键碳原子的位次写在Δ的右上角。 5.二元酸:选择含两个羧基的最长的C链为主链,称“某二酸” 4–溴丁酸 (4-bromobutanoic acid) 4–己烯酸 (4-hexenoic acid) 3,4- 二甲基戊酸? 1 2 3 4 5 对甲基苯甲酸 (p-methylbenzoic acid) 1–环戊烯甲酸 (1-cyclopentene- carboxylic acid) 乙二酸(草酸) (oxalic acid) (ethanedioic acid) 3–甲基–6–乙基辛二酸 (3-ethyl-6-methyloctane dioic acid) 2–苯基–2–羟基乙酸 (2-hydroxy-2-phenyl- ethanoic acid) (扁桃酸) 1,2–苯二乙酸 (1,2-benzene- diethanoic acid) 第二节 羧酸的结构、物理和光谱性质 一、羧酸的结构 甲酸: C: sp2 杂化 平面结构 键角:~120℃ : 一个σ键, 一个π键 二、羧酸的物理性质 液体:甲酸~壬酸;固体:癸酸以上脂肪酸、二元羧酸和芳香族 羧酸 羧酸的熔点:偶数C原子的熔点比相邻的两个同系物熔点高。 饱和一元酸的沸点比分子量相似的醇还高。 两个羧酸分子间 形成的氢键 HCOOH 100.7 bp/℃ C2H5OH 78.5 CH3COOH 117.9 bp/℃ n–C3H9OH 97.4 羧酸中的羧基是亲水基团,与水可以形成氢键,甲-丁酸与水混溶,所碳原子数增多,水溶性下降。 羧酸与H2O分子形成的氢键 三、羧酸的光谱性质 表12.1 羧酸(缔合)的IR特征吸收 O–H 伸缩振动 3000 ~ 2500cm-1 伸缩振动 C–O 伸缩振动 ~1250 cm-1 羧酸的NMR: α–氢原子的化学位移 δH CH3COOH 2.0 RCH2COOH 2.36 R2CHCOOH 2.52 δ O-H: 10.5 ~ 13.0 正癸酸的红外光谱图 T/% 异丁酸的核磁共振谱图 第三节 羧酸的化学性质 反应部位: 酸性 酰基上的 亲核取代反应 α–H 反应 脱羧反应 还原成 CH2 一、 羧酸的酸性和极化效应 (1) 羧酸的酸性 HY RCOOH H2CO3 C6H5OH H2O RCH2OH pka: 4 ~ 5 6.38 10 14 16 ~ 19 ~ 25 ~ 34 ~50 HY:无机酸 由此可把羧酸与中性、碱性化合物及酚分离。 思考题:如何将以下三种化合物进行分离: (2) 羧酸的结构与酸性的关系 sp2杂化、p ,π–共轭 甲酸: 甲酸钠: - 0.127 nm 烷基R上连有的取代基的电子 效应:诱导效应: +I、 -I –I: + NR3 + NO2 SO2R CN SO2Ar COOH F Cl Br I OAr COOR OR COR SH OH C6H5 H +I: O- COO- (CH3)3C (CH3)2CH CH3CH2 CH3 H pKa 0.70 1.29 2.81 4.75 Cl 原子的吸电诱导效应使负电荷得到分散,稳定了羧酸根负离子。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西门子 go topCT 中文版.pdf VIP
- 复合材料【全套课件】.ppt VIP
- 复合材料 第八章 先进复合材料.ppt VIP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单元《压强》测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复合材料学》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导论.ppt VIP
- 2025年闽教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23).docx
- 冠心病的介绍与治疗PPT.pptx VIP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2.3 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