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第三章 人地的关系.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社会学第三章 人地的关系

第三章 人地关系 伴随着社会对生存与发展主题的日益重视,人地关系研究也因此成为一个“世纪性和世界性的主题”。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概念及其主要理论 一、人地关系的概念 人地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人口与土地的关系。但它绝非简单的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关系。 人地关系概念,具有不同层次的含义:在基本层次上,它是一般的人口与土地的关系,是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关系;在中间层次上,它是人力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同时也是人口与食物供应的关系(人口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在综合层次上,它是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还是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现代西方人地关系研究理论 (一)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把自然环境看做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二)可能论和或然论 可能论认为自然环境仅仅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机会,人类具有相当大的选择权利,它是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的一种观点,由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 (三)生态论 生态论认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关系,又称适应论。它是受到法国地理学派的可能论的影响而产生的。 (四) 文化景观论 文化景观论认为应当从研究文化景观来分析人地关系。文化景观是地面上可以感觉到的人文现象的形态。拉采尔最先系统地阐明文化景观的概念,他称之为历史景观。 三、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三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人地关系研究可能始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卜凯主持的土地利用调查为标志。 第二阶段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国外学者的研究为主流,国内的研究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针对人口增长所做的一些简单的人地比较分析。国外学者中,最富有成效的当推何炳棣和珀金斯。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第二节 历史上人地关系的形成和变化 一、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历史上的中国人口增长总的趋势是趋于不断增长,这一不断增长的过程具有缓慢性和波动性两大特征。 (一)和平时期的人口增长 在和平时期里,对于开放人口来说,人口增长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状态;而对于封闭人口来说,则只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对于中国人口来说,由于国际迁移对人口总量的影响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人口增长也就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二)战争时期的人口波动 中国历史上的和平时期往往是一个朝代的建立和兴盛过程,而战争时期则是一个朝代的崩溃和分裂过程,朝代的更迭贯穿着整个中国历史。在战争时期人口减少或停滞,而和平时期人口则趋于增长,人口增长过程表现为循环过程,称为“人口循环”,这种人口循环,正是历史人口波动特征的写照。 二、历史上的土地变化 和历史人口的增长趋势相似,中国历史上的耕地面积变化也明显具有两大特征,即总趋势上的不断增长和不断增长中的波动。因而,历史上土地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耕地增加和减少的原因。这里分别讨论耕地增减的原因。 (一)耕地增加 对于农业社会来说,耕地增加的途径无非是将未加使用的宜农荒地进行开垦使用,使之适合于农业耕作。 垦荒和屯田是中国历史上耕地增加的两种方式和直接的原因。 (二)耕地减少 中国历史上的耕地面积从总趋势上说是不断上升的,但其间有波动,这种波动就是耕地面积的增长停滞甚至绝对减少。 耕地减少与“改朝换代”的连年战争是分不开的。 三、历史上的耕地增减循环与人口循环 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的循环(简称治乱循环)、人口循环和耕地增减循环之间存在一致性不是偶然的。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变化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63年,以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标志,第一次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雏形,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第二阶段是从1963年到1978年。在此时期内,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变农民私有、集体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为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在高级社里,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土地已不再作为一项私有的财产取得分红。此后又经历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终将土地私有制改造成为农村集体所有制。 第三阶段从1978年至今。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农村开始实行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这种变革实现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扩大了农民经营自主权,是农村经济体制模式的巨大变革阶段。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 (一)地少人多的矛盾 中国素称“地大物博”,但面临如此庞大的人口,土地资源的匮乏日益突出。 (二) 农村的圈地运动 这里所说的圈地运动不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那种“圈地运动”,而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不依实际情况和条件,打着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