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板肋梁楼盖现浇楼盖课程的设计.docVIP

单向板肋梁楼盖现浇楼盖课程的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向板肋梁楼盖现浇楼盖课程的设计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课 程 名 称: 现浇楼盖课程设计 题 目: 单向板肋梁楼盖 学院(直属系) : 土建学院 年级/专业/班: 建筑工程 1002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014210230406 指 导 教 师: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设计资料 1、、C25;梁内受力纵筋为HRB400,其他为HPB235. 3、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6KN/㎡。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1、主梁的跨度为次梁的跨度为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1/2=6.0/2.0=3,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2、按高跨比条件,对于两端连续的单向板,当时,满足刚度要求,一般不必作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对于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取板厚。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18~/12=6000/18~6000/12=333~500 mm,取。截面宽度,取。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15~/10=6000/15~6000/10=400~600 mm,截面宽度。 3.板的设计 (1)荷载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水磨石面层: 0.65kN/ 80mm钢筋混凝土板: 0.08×25=2kN/ 20mm厚石灰砂浆: 0.02×17=0.34kN/ 小计 2.99kN/ 板的可变标准荷载值 6.0kN/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等于4.0kN/,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于是板的 永久荷载设计值 g=2.99×1.2=3.588 kN/ 可变荷载设计值 q=6.0×1.3=7.8 kN/ 荷载总设计值 g+q=11.388kN/ 取11.4kN/ (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mm×5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撑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力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 =+2/h=2000-100-120+80/2=1820<1.025=2050,取=1820mm 中间跨 ==2000-200=18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3)弯矩设计值 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分别为:边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跨中,1/16;中间支座,1/14。故 =-=(g+q)/11=11.4×2.02/11=4.15kN·m =-(g+q)/14=-=11.4×2.02/14=-3.26kN·m =(g+q)/16==11.42.02/16=2.85kN·m 这是对端区单向板而言的,对于中间区格单向板,其和应乘以0.8,分别为=0.8×-3.26=-2.608kN·m;=0.8×2.85=2.28kN·m (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环境类别为一级,C25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15mm。板厚80mm,=80-20=60mm;板宽b=1000mm。C30混凝土,=1.0,=11.9kN/;HRB235钢筋,=210N/。板配筋计算的过程于下表。 楼面板的配筋计算 截 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m) 4.23 -4.23 2.85 -3.26 =/(b) 0.099 0.099 0.067 0.076 =1- 0.104 0.104 0.069 0.079 轴 线 ①~②、 ⑤~⑥ 计算配筋() =b/ 354 354 235 269 实际配筋() Φ8@140 =359 Φ8@140 =359 Φ6/8@160 =281.0 Φ6/8@160 =281 轴 线 ②~⑤ 计算配筋() =b/ 354 354 188 215 实际配筋() Φ8/10@180 =359 Φ8/10@180 =358 Φ6/8@180 =218 Φ6/8@180 =218 *对轴线②~⑤间的板带,其跨内截面2、3和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都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乘以0.8.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bh=218/(1000×80)=0.27%,此值大于0.45/=0.45×1.27/210=0.27%,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