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思想内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较阅读思想内容

* 比较阅读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国君的眷念和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两首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和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国君的眷念和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位置 手法 结构作用 情感 诗歌比较鉴赏解题要点: 1、审读题干,明确要求鉴赏异同的角度; 2、比照作答,组织答案时两首诗歌的分析点要尽量对应。 秋 夜 独 坐  (唐)王维 独 坐 悲 双 鬓, 空 堂 欲 二 更。 雨 中 山 果 落, 灯 下 草 虫 鸣。 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 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景象,描写的是动景; 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描写的是静景。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秋 夜 独 坐  (唐)王维 独 坐 悲 双 鬓, 空 堂 欲 二 更。 雨 中 山 果 落, 灯 下 草 虫 鸣。 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 半峰残月一溪冰。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阅读P152、P153比较阅读的相关内容 情 感 主 旨 (1)①前两句写的是一片衰败之景: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 ②目的是用衰败之景来衬托人物的激昂之情。 (2)①诗歌前两句写行军战士面临的艰难恶劣的行军环境,后两句写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将士们仍旧吹着横笛,举着红旗前进。 ② 前两句环境描写是为了反衬后两句将士的昂扬斗志。 ③环境越是恶劣,越能突显出诗歌的主旨:对戍边将士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从军行》 (1)①诗人先描写秋意降至的环境。雨后的山影澄澈如水,天空清朗,月光素洁。②接下来,诗人写到“秋欲来”,凉意先至,让人感受到“秋意”已至。空阔的山中,庭户间悄然升起微微凉意。③最后,风声与露水渐渐加重,“秋意”已至。林荫中发出了萧萧的风声,竹林里酝酿着泫然流动的露珠,秋气漫天而降。 《夜坐》 (2) ①诗人感到人生的短暂,岁月的流逝;知音难遇(也可答“表达自己不得赏识,不得重用,仕途不顺”);一个人越发得孤寂落寞。 ②露水打湿了草丛,草中的百虫似乎也感受到了深秋岁暮的冷寂,凄然哀鸣。敏感的诗人岂能不如草虫敏锐,只是理想中的知音(也可答“使人想要求得的恩遇”)难求,无人可谈,只能独坐着。把深深的人生悲哀,融入浓浓的秋意里。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 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 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 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 如何表现的。(5分) 答:秦词的理趣: 元词的情趣: (2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