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三课谏逐客书.PPT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课谏逐客书

隨身讀應用練習 3.李斯在〈諫逐客書〉一文中,一步步的運用歷史成敗的因果關係,推向「納客卿,一天下」的結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秦穆公求士,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B)秦孝公用張儀之法,至今治彊 (C)惠王用范雎之計,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 (D)昭王得商鞅,彊公室,杜私門,使秦成帝業 答案:(A) 解析:(B)孝公用商鞅之法。 (C)惠王用張儀之計。 (D)昭王得范雎。 隨身讀應用練習 4.有關〈諫逐客書〉一文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多選) (A)本文開門見山指出「逐客」之非,接著多方闡論秦王驅逐客卿之不當 (B)「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意謂為政必先排除異己 (C)「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是強調秦王生活太過奢侈 (D)李斯認為「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的原因是不卻眾庶,以明其德 (E)「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最能表現李斯效忠秦國之心 答案:(A)(D)(E) 解析:(B)秦國四君重用客卿而得以富強。 (C)秦王喜愛異國之物。 隨身讀應用練習 5.請選出下文選項中,應填入的正確答案:(多選) 傳送者(誰說)→訊息(說什麼)→媒介(透過什麼管 道)→接受者(向誰說)→效果(產生什麼效果) (大眾 傳播「拉斯威爾公式」) 古人與君王溝通,多以書面奏疏為媒介。在溝通的過程中,「傳送者」應先分析「接受者」的特質,以便決定說服策略。而文中「訊息」的安排,也關係著溝通能否達成目的。而最具說服力的訊息,應該莫過於(A)了。以(B)而言,上書者 (C)分析了接受者(D)的背景與特質,重申前期君主因厚招天下之士而成就大業,固然言之成理,但真正讓接受者警覺的,恐怕還是「(E)」、「虛己資敵」可能引發的嚴重後果,因而廢除逐客令吧! 隨身讀應用練習 5.請選出下文選項中,應填入的正確答案:(多選) (A)利害 (B)〈馮諼客孟嘗君〉 (C)李斯 (D)梁惠王 (E)卻客不納 答案:(A)(C)(E) 解析:(B)應為〈諫逐客書〉。(D)應為秦王政。在〈馮諼 客孟嘗君〉一文中,馮諼只以「諸侯先迎之者富而 兵強」,說服梁王虛上位,聘孟嘗君為相,文中並 未深入闡述君王用客卿與逐客卿攸關國家存亡的利 害關係。反之,李斯的〈諫逐客書〉則有系統的向 秦王分析驅逐客卿之害,使秦王收回成命。 歷屆大考考題 歷屆大考考題【93指考】 6.下列是一段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始皇初欲逐客, (甲)則以客為無用,(乙)於是任法而不任人,(丙)既并天下,(丁)用李斯之言而止, 謂民可以恃法而治。」(〈志林〉) (A)(丙)(甲)(乙)(丁) (B)(丙)(乙)(甲)(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甲)(乙) 答案:(D) 解析:「始皇初欲逐客」可得知本段文字時空背景,進而聯想到李斯〈諫逐客書〉,知秦王逐客令,因李斯上書而取消。循此因果關係找出(丁)為第二句。其次,首句中的「初」與(丙)的「既」(等到……之 歷屆大考考題【93指考】 6.下列是一段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始皇初欲逐客, (甲)則以客為無用,(乙)於是任法而不任人,(丙)既并天下,(丁)用李斯之言而止, 謂民可以恃法而治。」(〈志林〉) (A)(丙)(甲)(乙)(丁) (B)(丙)(乙)(甲)(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甲)(乙) 答案:(D) 解析:後)為時間副詞,點出先後時間順序,再依內容排序:初—(丁)用李斯之言而止→既—(丙)既并天下;(甲)(乙)二項言「客無用」、「任法而不任人」,依因果關係先(甲)後(乙),(乙)又可銜接末句「謂民可以恃法而治」,故選(D)。 歷屆大考考題【93指考】 6.下列是一段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始皇初欲逐客, (甲)則以客為無用,(乙)於是任法而不任人,(丙)既并天下,(丁)用李斯之言而止, 謂民可以恃法而治。」(〈志林〉) (A)(丙)(甲)(乙)(丁) (B)(丙)(乙)(甲)(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甲)(乙) 答案:(D) 解析:題幹出自蘇軾〈志林〉。語譯:秦始皇起初打算驅逐客卿,後因李斯諫言而收回成命;等到兼併天下之後,則認為客卿無用,於是相信法律而不相信人才,認為可以依恃法律來治理人民。 歷屆大考考題【102指考】 7.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多選) (A)「弱」國入朝/天下非小「弱」也 (B)罰加乎「姦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