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麻风病复发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诊断);写在前面
麻风病命名与麻风杆菌
麻风病复发定义及原因
麻风复发的监测和检测
展望与推荐;写在前面;; 麻风病控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在采用标准联合化疗(MDT)方案后。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正确地对待和科学地加以分析:
就全球而言,计算麻风达标是以全球人口作为分母,而实际上麻风病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几乎不存在。在我国达标亦是以全国人口作分母的。所以是人为的统计学的指标,未能完全反映问题的实质;
某些国家2000年底并没达到消灭的目标(我国有的省、地区亦然),在2005年(即使2008)这一目标仍然难以达到;;所谓的消灭,只是表明登记病例的患病率的降低,它不等于实际患病率的降低。因为某些国家卫生服务人群覆盖率远远低于100%,导致某些地区大量病人未被发现,即使卫生服务覆盖较好,亦仍存在发现不足和延迟发现的情况;
即使在登记患病率低于1/万的某些国家,麻风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不论从国家水平、还是从省、州、县级水平上看,都存在着大量病人尚未发现和患病率仍然保持在高水平,发病地区不平衡,我国目前云、贵、川、藏就是这样情况。国外主要集中在印度、巴西、缅甸、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和尼泊尔;
;过去的15年中每年新发病人数已趋稳定,1998年后稳中有降;但某些国家和地区新发病人数仍呈上升之势。
这些告诉我们:①实际患病率与登记的患病率可能有很大的不同;②虽然登记患者数已明显下降,但全球新病人发现率并未减少。此外,尚无有证据表明,一旦患病率降到预先规定的水平,麻风病将会自然消灭。
结论 很可能会有显著数量的新病人在今后很多年内继续出现,即使在那些已达到规定消除目标的国家和/或地区麻风控制活动亦必须确保继续进行。 ;麻风病;麻风病的病名;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1);;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2);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3);;;;;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4);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5);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6);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7);ML的临床检验——细菌形态指数(MI);ML的临床检验——细菌形态指数(MI);MI的计算公式;ML的临床检验——细菌密度指数(BI);ML的临床检验——细菌密度指数(BI);;ML的病原学意义
ML是麻风病的病原体
根据患者的病理、免疫及临床表现,通常分:
瘤型(LL) 界限偏瘤型(BL) 中间界线类(BB)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 结核样型(TT) 未定类(I)
LL/BL/BB又称多菌型(MB)
BT/TT称为少菌型(PB)
麻风反应
Ⅰ型麻风反应 主要发生在BB、BT、TT患者
Ⅱ型麻风反应(ENL) 主要发生在LL、BL患者
;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9);治疗有效:BI ↓ MI ↓
BI 0.6~1.0/年的下降速度
过快:分型不准
过慢:服药不规则,耐药?
MI 半年内看到下降,初判疗效有用;质控:多部位 选有可能阳性的材料
涂片:玻片质好,无脂,无划痕,不重复用(如用干烤167℃×2h)
染色:染色、脱色、复染时间 方式
读片:高水平技术人员,统一标准,培训
其它:编号、记录、保存(褪色)
;免疫状态:
LL BL 细胞免疫能力↓ 体液免疫能力↑
TT BT 细胞免疫能力↑ 体液免疫能力↓
(实际上,TT、BT免疫能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上述描写指MB、PB相比较时);小结;小结;麻风动物模型
小鼠足垫接种:正常小鼠 104条ML/0.03ml足垫
平均6个月有限增殖到106条ML/足垫
免疫抑制小鼠:小鼠胸腺摘除后加全身X线照射(900R)
ML可增殖到108-109/足垫
其它:先天无胸腺裸鼠,九带犰狳,黑猩猩,猕猴……
用途
麻风实验化疗—连续法 动力法
鉴定耐药菌株
持久菌的检测
麻风病原学研究
麻风传播途径的研究;;;;麻风多聚酶链反应
分子生物学方法
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
目前仍用于研究工作中;麻风复发;Boerrigter等:
一个新皮损出现或原皮损增大,有临床和组织学证据
Paudian等:(7个标准)
皮损扩大,浸润,红斑,产生新皮损,神经痛和肿大,新的肌肉麻痹,BI阳性
第6届WHO专家组会议同意上述标准(1988),提出:MB复发临床上容易识别,但在完成治疗后产生的PB复发与逆向反应很难鉴别
;近来复发的定义
DDS单疗复发定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