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垭子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明垭子特长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一、工程概况
明垭子特长隧道位于陕西省石泉县城关镇至曾溪乡,进口位于水磨沟,出口位十里沟,分左右双洞,洞室间距约40m。左线进口桩号ZK209+306,出口桩号ZK214+255,左线隧道长4949m;右线进口桩号YK209+325,出口桩号YK214+310,右线隧道长4985m,均属特长隧道,最大埋深320m。
详勘在参考利用初勘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地质调查,补充了钻探、测井、现场抽水试验、采取岩石样、水样及岩矿鉴定等工作,取得了较准确的资料,基本查明了工程地质条件。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1。
表1              勘察工作量表           
勘察阶段	工作项目及内容	单位	工作量		详勘
工作量	工程地质调绘(1:2000)	Km2	2.5			工程地质调绘(1:5000)	Km2	4.0			工程地质钻探	m/孔	981.5/6			抽水试验	台班/落程	6/5			洗孔及水位观测	台班	24			岩石样及力学试验	组/孔	21/5			水样及水质分析	件/孔	3/3			岩矿鉴定	块	6			声波测井	m/孔	960/6		利用
初勘资料	工程地质钻探	m/孔	560.4/4			岩石力学试验	组/孔	12/4			声波测井	m/孔	558.6/4			水质分析	组/孔	1/1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一)交通
隧道进口位于水磨沟,出口位于十里沟,洞顶有七里沟、白火石湾,均有通乡村公路,交通便利。
(二)气象
隧道所处区域位于我国气候分界线之秦岭-淮河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一月份平均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10.2℃,七月份平均气温26.7 ℃,极端最高气温41.7℃。多年平均降雨量888㎜。早霜始于十二月上旬,晚霜止于三月上旬,无霜期240天。山区气候阴湿,雨季集中在七至九月份,常暴雨成灾,易形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三)水系
隧址区水系为汉江水系,进口位于汉江小支流水磨沟,洞顶有汉江小支流七里沟、白火石湾,沟内常年流水,均直接汇入汉江,出口处有十里沟,亦为汉江小支流,直接汇入汉江。
三、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隧址区位于秦巴低山区,山脉走向近东西向,隧道两端沟谷深切,山脊山梁平缓,多呈椭圆丘状。大部分基岩裸露,植被覆盖不均,部分乔木茂密,部分生长杂草灌木,覆盖率不高。进口端地形坡度25~35°,出口端地形坡度30~35°,最高山顶845m,相对高差200~320m。
(二)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露及工程地质调绘,隧址区除局部缓坡及沟谷处堆积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第四系全新统上部冲洪积层(Q42al+pl)外,其余均为基岩裸露。钻探揭露基岩为泥盆系(D)变砂岩夹灰岩(挤压褶皱带)、寒武系(∈)灰岩夹硅质岩、新元古界耀岭河组(Pt31yl)糜棱岩、侵入岩体(δ23)糜棱岩化闪长岩及断层角砾、断层泥。其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1. 第四系(Q)
全新统上部冲洪积层(Q42al+pl):主要为亚粘土、亚砂土及少量卵石、碎石,分布于洞顶白火石湾,厚度1~2.0m。
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碎石土,分布于洞口及洞身山坡,褐黄色,碎石一般为全风化的岩屑,成份为糜棱岩、变砂岩、灰岩、硅质岩、石英岩等,碎石约占55%,充填的砂、土约占45%,厚度0.5~5.0m。
2. 泥盆系(D)
变砂岩夹变灰岩(挤压褶皱带)(D):灰色、灰黑色,细晶结构,薄片及薄层状构造,局部为千枚岩,受动力作用而强烈变形变质,褶皱发育,矿物成份为石英、方解石,局部可见大量方解石、石英脉体,主要分布于白火石湾及隧道出口的十里沟。
3. 寒武系(∈)
变灰岩夹硅质岩(∈):灰色、青灰色,细晶结构,薄片及薄层状构造,局部为受动力作用而强烈变形,褶皱发育,矿物成份为石英、方解石、燧石,局部可见大量方解石、石英脉体,主要分布于白火石湾及与十里沟之间的山梁。
4. 新元古界耀岭河组(Pt31yl)
糜棱岩(Pt31yl):灰绿色,原岩为凝灰岩,糜棱结构,条纹条带状构造,糜棱面极发育,具片状假象,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泥石、绿帘石等,浅部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深部岩体完整。分布于本隧道进口至K210+730、K212+050至白火石湾东沟。
5. 侵入岩体(δ23) 
糜棱岩化闪长岩(δ23):褐黄色、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糜棱结构,条纹条带状、流层状、块状构造,受动力作用强烈,岩石具明显糜棱岩化,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角闪石及云母,岩质坚硬,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风化强烈,表层可用镐、锹挖掘。分布于K210+730~K212+050。
6. 断层角砾、断层泥
灰黑色,主要由各种岩石的碎块、碎屑组成,工程性能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