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框架结构教学及纯地下车库施工组织的设计.doc

框架结构教学及纯地下车库施工组织的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框架结构教学及纯地下车库施工组织的设计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颐路北京大学东门外北约200米,拟建项目由2栋5层框架结构教学及纯地下车库组成,整个建筑均设2层地下室,基础底板相对标高-10.91m,整个建筑底板连成一体,采用筏板基础,设计室内坪(±0.00)标高为46.80m。 工程建设单位:北大科技园 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工程总包单位: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 1.2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 1.2.1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貌上位于海淀台地北郊边缘与古清河沟床交界处。现地形基本平坦。 参考“岩土工程初步堪察报告(2003-1071)”,本项目地层土质情况如下: 1.人工堆积层: 地面以下已1.40m~3.40m厚的房渣土①层,粉质粘土填土、粘质粉土填土①1层; 2.新近沉积层: 标高42.58m~44.78m以下为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层,夹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②1层,粉砂②2层,含有机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3层; 标高39.93m~41.91m以下为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③层,夹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③1层(拟建场区东部缺失该大层); 标高37.17m~40.64m以下为粉砂、细砂④层及圆砾④1层,粉砂、细砂④层中夹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④2层及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④3层(拟建场区东部缺失该大层); 3.第四纪沉积层: 标高41.50m~42.53m以下为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⑤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⑤1层,粉砂⑤2层(拟建场区东部缺失该大层); 标高35.47m~39.10m以下为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⑥层,夹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⑥1层,粉砂、细砂⑥2层; 标高33.84m~35.44m以下为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⑦层,夹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⑦1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⑦2层,细砂⑦3层; 标高29.80m~30.94m以下为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⑧层,夹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⑧1层; 1.2.2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在勘察范围内有2层地下水,其静止水位详见下表。 序号 静止水位标高(m) 静止水位埋深(m) 类型 1 40.31~42.57 3.30~5.70 潜水 2 36.68~37.81 8.10~9.70 层间潜水 地下水对建筑无腐蚀性。 1.3工程总体规划 降水:基坑底设计标高在地下水位以下,故需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本工程拟采用大口井的降水工法进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开挖:基础最大埋深约10.9m,本工程拟采用分层开挖,根据现场工况本项目施工以1:0.1方式放坡。 支护:1:0.1边坡不能满足稳定要求,需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本工程拟采用土钉墙进行护坡加固。 第二章 基坑降水、支护方案设计 2.1编制依据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甲方要求及附近地区相关施工经验 2.2基坑降水方案的设计 2.2.1基坑降水方案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建场区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在勘察深度内有三层地下水,对本工程有影响的为第一层潜水及第二层层间潜水。 为确保基础结构干槽施工,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下1m以下。鉴于施工基坑不深,基础埋深内地下水仅有潜水及层间潜水,无承压水,采用管井降水工法的方式是本工程最有效的降水方法。 2.2.2降水设计计算 假定把基坑看成以降水井为周边的一口大井。结合工程施工经验可以估算出基坑涌水量。 潜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影响半径R1: R1=2S1 式中:H1取5m; S1为降深,取5m; k1为渗透系数,取20m/d。 r0=48m 则 R1=100m 基坑涌水量Q1 Q1= 将以上参数代入上式得:Q1=2142 m3/d,考虑建于及施工用水影响计划出水量Q=3000 m3/d 管井单井出水量能力q: 本工程主要考虑坑内降水,因此根据经验,考虑单井出水q取3m3/h 确定管井数量n: n=1.2=50 确定管井井间距及调整管井数量 井间距a= L取500m时,a=10m 综合考虑,a=9m,周边总布置降水井56口。详细布置见“基坑支护、降水平面布置图”。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资料显示,基坑局部电梯坑及集水井位于含水层第④层与不透水层第⑥层,其交界处会有少量残留水需明排处理。 2.2.3降水井的布置 本项目降水井的布置如平面图所示。 确定本工程设计管井井深16.0m,井径600mm,井管内径300mm,井间距9m,井管为无砂水泥滤水管,井管与井壁的环行间隙内填入砾石滤料,滤料直径为2~10mm。管井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