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勿吉人的金属冶炼和器物制造.doc
勿吉人的金属冶炼和器物制造
一、冶铁和铁器制造业。
肃慎族系在挹娄时期进入铁器时代,但那时的铁器是通过贸易或战争从外界得来,不是自己制造的。因为没有发现挹娄的冶铁遗迹,文献也记载其 “土无盐铁”。勿吉时铁器的使用范围扩大了,虽还远没有取代骨器、石器和木器,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了铁器的运用。综合各相关遗址出土情况,铁器已比较可观。属生产工具的有钁、铧、锛、鱼钩、斧子,属武器的有刀、矛头、箭镞、匕首,属生活用品的有锥子、夹子、钉子、环、手镯、带卡、马具、车件等,当然不能排除这些铁器有来自外部的可能,但考古资料告诉我们,至少其中一部分是勿吉人自己制造的。铁器的制造主要有两个步骤: 开采铁矿石,冶炼成铁; 用铁制造成所需的器物。从遗址遗迹看,勿吉人已掌握其主要技术。
古人冶铁,在采矿方面有三种方法: 一是用土锭铁。土锭铁 “土面浮出黑块,形似枰锤,遥望宛然如铁,捻之则碎土。若起冶煎炼,浮者拾之,又乘雨湿之后中耕起土,拾其数寸土内者”.二是沙铁,“凡沙铁,一抛膜即现其形,取来淘洗,入炉煎炼,融化之后,与锭铁无二”。三是开凿矿坑。前二者简单易行,但产量不可能高,勿吉人或许采用,但使用此法也不大可能留下明显物证。第三者难度较大,但产量可观,勿吉人使用了此法冶铁是可以肯定的。在俄罗斯滨海地区青石砬子山脚下有一处属于公元 1 千纪中期 ( 大体相当于勿吉、靺鞨时期) 的遗址,发现一处冶铁遗址,“可见到几堆铁矿石种矿渣残块,发现了一些研磨用的石板、石杵和很厚一层焦化了的木柴堆积物”。另外在俄罗斯远东奥西诺夫卡勿吉遗址中发现了冶铁的遗物---铁矿渣,苏联学者认为,5 至 7 世纪 “滨海边疆区和阿穆尔河沿岸的古代遗址,凡是其居民已开始广泛采用本地矿石冶铁因而进入真正的铁器时代的,都应当归属于勿吉或早期靺鞨部落”。那么勿吉人是怎样把铁矿石炼成铁的呢? 很遗憾文献和考古都没能给我们直接的答案,不过也有间接的可供参考的东西。在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的谢尔盖耶夫卡村 “发现了一座 8-9 世纪的熔炉。残炉的上面铺有一层碳和一些烧焦了的木块,炉底留有一些矿渣。保留下来的部分是一个焦化了的直径 60 公分,深 16 公分的圆底坑。毁掉的熔炉上部呈桶穴状,不是利用土丘挖成的,就是用某种耐火材料砌成的。铁矿石和燃料被交替地填进炉膛,熔化了的铁水往下流淌,直至凝成熟铁块”。此法即固体还原法,又称生吹法、块炼铁法,还比较原始,所得的铁硬度较低,且熔化不完全,比同一时期唐所采用的高炉法在技术上落后很多。古代二三百年间技术并不一定就有多大的改观,所以虽然这是唐代黑水靺鞨人的冶铁情况,南北朝时期的勿吉人很可能用此法冶铁。
勿吉人的冶铁技术也颇有可取之处。勿吉人能炼出熟铁。俄罗斯滨海地区有一个库尔库尼哈居住址,被断代为公元4 世纪末-5 世纪初,正属勿吉。该遗址出土了一个熟铁块。铁矿石熔化为生铁须1146,但生铁不能锻造,想造出耐用的铁器,非熟铁不可。熟铁的炼成须 1537,勿吉人能炼出熟铁,足见其在熔炉的保温、炉火的吹风等方面有相当的技术。令人吃惊的是,勿吉人似乎还尝试炼钢。在黑龙江省绥滨县四十连遗址出土了少量铁渣,中国冶金史编写组、北京钢铁学院冶金史研究室共同对之进行了岩相鉴定: “渣呈气孔状,说明是半熔融状态此渣含铁较高,可以判定不是冶炼生铁的渣。与黑龙江同仁遗址出土铁渣的鉴定结果比较,此渣是炒钢渣的可能性比较大。”炒钢,即将生铁炒成为半液体半固体状态,并进行搅拌,利用铁矿物或空气中的氧进行脱碳,以期达到所需的含碳量,再多次加热锻打,挤出渣滓得到钢材。这可省去繁难的渗碳工序,也使钢的组织更加均匀,还打破了长期以来生铁不能转为熟铁的状况。炒钢技术产生在汉代的中原地区,勿吉时期首次出现在东北北部。另外,在俄罗斯远东早期铁器时代奈费尔德古墓地遗址 ( 被断代为 1-7 世纪,多数为勿吉靺鞨时期) ,出土了刀、箭头、矛头、马衔、环、铠甲片等多件铁器。俄罗斯考古工作者对之进行了金相学分析,认为它们虽有些技术上的问题,却都是用钢制造的。“因为利用了钢的性质,经过热处理加工得到了全钢的产品,所以才产生了黑色金属制品的加工工艺……古代的奈费尔德人是在生吹炉中直接得到钢的。特有的用钢作原料和用它制作全钢制品,使奈费尔德的冶金业和金属加工业显示出东方的特点。当然,这并不排除利用 纯铁作为原料的可能性……遗留下奈费尔德古墓地的人们的金属加工业的发展水平相当高。”这是黑龙江古代冶金史的重要一页。
值得一提的是勿吉人的铁器铸造技术。在俄罗斯远东砂碛半岛出土了两件铁钁 ( 俄学者断代为公元前 1 千纪到公元 1 千纪。铁器多为兵器和农具的铁尖儿,可知其铁器应用并不普遍,当属早期铁器时代。又据其出土的钁与国内勿吉遗址出土的钁很相近,笔者推定为勿吉时期) ,俄罗斯学者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