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主义文学概述
学习目标: 1、了 解:这一时期欧洲文学发展的概况。 2、次重点:英国诗人弥尔顿和古典主义文学 的特点。 3、重 点:莫里哀及其代表作。 第一节 概 述 17世纪的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与此相适应,英国、法国,特别是法国的文学取得了欧洲这一 时期的最高成就。 (一)英国:清教徒文学(革命文学) (二)法国:1、巴罗克(巴洛克)文学 2、古典主义文学(统治地位) 注: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其中比较 突出的是英、德、俄三国。 清教徒运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手段,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会改革的范畴,清教徒精神在宗教、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如遵守严格的道德规范,注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反对烦琐铺张的宗教仪式和贵族奢侈浮靡的生活方式,提倡勤劳朴素的生活等。 1、清教徒文学特征 清教徒文学把《圣经》奉为圭臬,弘扬清教徒精神,描写具有强烈宗教情感和革命叛逆精神的清教徒生活,常常取材《圣经,师法中世纪宗教文学梦幻、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以诗意浓郁的笔墨,偏执极端的情绪,表现对信仰、理想的执着追求。 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barruco,意为不规则的珍珠。比喻非常规的、奇异古怪的美。 巴洛克风格指16——17世纪的音乐、绘画、建筑和文学的风格,其特点表现为典雅华美的形式,夸张雕琢的技巧,晦涩玄奥的内容等。 巴洛克文学与巴洛克艺术风格一致, 内容上带有宗教神秘色彩,艺术上借鉴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语言雕琢,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巴洛克文学属于贵族文学,它在各国文学中都有反映。 巴洛克文学 1、巴洛克文学发端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2、代表作家及作品: (1)意大利: “马里诺派”的旗手马里诺的长诗《阿多尼斯》。 (2)西班牙: “贡戈拉派”的祭酒贡戈拉的叙事长诗《莱尔马公爵颂》和寓言长诗《波吕斐摩斯和加拉特亚的寓言》。 (3)法国:贵族沙龙文学 在宫廷贵族的客厅,贵族文人聚集在一起,谈论文学艺术和政治问题。为了显示自己的特权地位,贵族在沙龙的言谈举止都表现高雅,由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也矫揉造作。 沙龙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杜尔菲(1568-1625),代表作是长篇田园体小说《阿丝特莱》,描写贵族的风流韵事和悲欢离合。长篇历史小说描写贵族冒险轶事和战争故事。 沙龙文学脱离现实,崇尚华丽的辞藻,遭到古典主义作家的讽刺和抨击。莫里哀曾创作《可笑的女才子》(1659),讽刺沙龙习气。 古典主义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生 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是起源并且兴盛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它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王权的御用保护是其繁荣的沃土。笛卡儿的“唯理主义”是其哲学基础。 2、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戏剧的成就最高。 (1)拥护王权。(歌颂贤明君主) (2)强调理性。(创作实践中出现弊端) (3)崇尚古典。(以古喻今) (4)严守格律。 (如悲、喜剧的区分;“三一律”原则) * 清教徒文学(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弥尔顿 (John Milton ,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和革命文学的代表,生于富裕的清教徒家庭。他在政治上是激进派,宗教上属于独立派。革命期间,他写了很多政论文,批驳国内外反对派对革命的污蔑和攻击。40多岁双目失明,由他口述,女儿记录,写出了他一生的三部杰作,史诗《失乐园》、《复乐园》,悲剧《力士参孙》。 《失乐园》 《失乐园》(Paradise Lost , 1667)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改编,描写魔鬼撒旦反抗上帝淫威。撒旦是超人,具有权威、勇气、领袖才能和政治家风度。诗人把他作为资产阶级清教徒革命家克伦威尔的典型来刻画。《失乐园》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的“文人史诗”典范。 《复乐园》 《复乐园》(Paradise Regain’d ,1671)是弥尔顿的另一篇重要史诗,根据圣经新约改编,叙述耶稣不受撒旦诱惑替人类恢复乐园的故事。诗人把耶稣塑造成理想化的资产阶级清教徒革命家形象。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政治抱负:“我梦想从罗马的桎梏中把人民解放出来,把世界各地的暴行镇压下去。”史诗的主题是教育人民,人类必须接受理性的启迪,以便把自己提高到足以享受自由的最高境界。 《力士参孙》 悲剧《力士参孙》(1671)采用圣经题材。它的主题是革命行动,充满对于斗争的热情和号召。 古代大力士参孙被妻子出卖,过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