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免疫性疾病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免疫性疾病课件

免疫性疾病 病理学教研室 马鸿达教授 移植排斥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缺陷病 正常免疫反应:保护机体的作用 抵抗外界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消除突变细胞 异常免疫反应:损害机体的作用 无论反应过高或过低均可引起组织损害,导致疾病 主要包括: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缺陷病 器官和骨髓移植(移植排斥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 disease) 机体对自身自身的组织或组织中的某些成分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血中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 受累靶器官可检出自身抗原 病程长,反复发作或持续进行,病情程度与自身免疫反应强度平行 女性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常有家族倾向 多数病因不明,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可复制出动物模型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免疫耐受性的终止和破坏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根本机制 遗传、病毒感染等--- 促发因素 确切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发生因素: 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的丢失及隐蔽抗原的暴露 回避TH细胞的耐受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TS细胞和TH细胞功能失衡 如SLE 隐蔽抗原释放 如交感性眼炎 交叉免疫反应 如风湿性心机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确切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发生因素: 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 与HLA抗原,特别是Ⅱ类抗原相关 在转基因大鼠可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微生物因素 在微生物作用下,自身抗原决定簇发生改变,或微生物抗原与组织的抗原结合形成复合抗原,从而回避了TH细胞的耐受 某些病毒(如EBV)和细菌产物可激活非特异性多克隆B细胞,从而产生自身抗体 导致TS细胞功能丧失 存在自身抗原 多见于女性,女性激素可能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促发作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 器官或细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损害和功能障碍仅限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某一器官或某一类细胞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原为多器官、组织的共有成分,能引起多器官、组织的损害 又称为胶原病或结缔组织病 病变主要发生在多器官的结缔组织或血管内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P148,表7-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类风湿性关节炎,口眼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 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比较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由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引起 多见于年轻女性,男/女 1:10 临床上,发热及皮肤、肾、关节、心、肝、浆膜等损害,病程迁延不愈,预后不良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免疫耐受的终止和破坏及大量自身抗体产生 自身抗体的类型:抗核抗体(最主要) 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RNA-抗非组蛋白性蛋白抗体,抗核仁抗原抗体 抗双股DNA和抗核糖核蛋白(Smith抗原)抗体具有相对特异性 抗血细胞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不明 遗传因素:单卵双胞胎 25~30%, 患病家族 免疫因素:B细胞活动亢进是本病的发病基础 其他:药物(盐酸肼苯哒嗪和普鲁卡因酰胺),性激素,紫外线照射 组织损伤的机制 与自身抗体的存在有关,多数内脏病变为免疫复合物介导(Ⅲ型变态反应) 主要为DNA-抗DNA复合物--- Ⅲ型变态反应→ 血管和肾小球病变 其次为特异性抗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自身抗体--- Ⅱ型变态反应→ 导致全血细胞减少 抗核抗体--- 攻击变性或包膜受损的细胞→ 核肿胀、均质一片被挤出胞体→ 狼疮小体,狼疮细胞 (Fig) 病理变化 基本病变 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细动脉炎 活动期病变:以纤维素样坏死为主 慢性期病变:血管壁纤维化、管腔狭窄,管周淋巴细胞浸润 伴水肿和基质增加 狼疮小体,狼疮细胞--- 特异性病变 皮肤:约80%患者 (Fig) 面部蝶形红斑最为典型 狼疮带对本病有诊断意义 肾:约60%患者 (Fig) 狼疮性肾炎 弥漫增生型 (40-50%)、系膜增生型 (10-15%)、局灶型 (10-15%) 和膜型(10-20%) 晚期发展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肾功能衰竭---- 主要死因 病理变化 心:约50%患者 心瓣膜非细菌性疣赘性心内膜炎--- 最为典型 常累及二尖瓣或三动脉瓣 关节:约95%患者 滑膜充血、水肿,单核、淋巴细胞浸润 上皮处浅表部位的结缔组织内灶性纤维素样坏死 脾脏:(Fig) 小动脉周围纤维化,形成洋葱皮样结构 其他 肺脏:肺纤维化 肝脏:汇管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